[发明专利]压渣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8059.5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衡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76 | 分类号: | C21C7/0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雒纯丹;李郁 |
地址: | 030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渣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渣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AOD钢包炉用压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电炉冶炼不锈钢时,由于所熔废钢品种杂,原料来源渠道不一,从而造成熔炼后的钢水残氧量过高,钢水气体含量高。将这样的电炉熔炼后的钢水倒入AOD钢包炉时,钢水会连同钢水表面钢渣一同逸出,严重影响冶炼的正常进行。为了消除该现象,稳定冶炼节奏,钢厂大多采用添加FeSi、FeMn、Al等进行压渣操作。但是现有这些工艺存在如下不足:使用相对较贵的FeSi、FeMn、Al金属进行还原压渣,成本较高。
现今,已经开发了一些复合型压渣剂,以使用氧化钙、氧化镁等碱性物质为主,但是这些压渣剂熔点高,流动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压渣剂成本高或熔点高、流动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压渣剂,该压渣剂熔点低,流动性好,易于上浮,消除了不锈钢水倒包过程中钢水和钢渣由于气体逸出、氧气氧化所产生的泡沫渣,降低了冶炼成本,提高了冶炼效率。
本发明压渣剂将密度控制在1.25-1.75g/cm3,该压渣剂在不锈钢钢水从电炉出钢到AOD钢包炉前先一次性加入钢包炉中,利用钢水自重,该压渣剂向上运动进行渣洗,除去钢水中残留氧、气体等杂质。该压渣剂与原钢渣反应快,能够在3秒内形成液渣,且形成的液渣熔点低,粘度低,便于排除。使用本发明的压渣剂,便于溶合渣中夹杂物一同去除。本发明压渣剂以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等酸性物质为主要成分,降低了压渣剂的碱度,有利于降低熔点,粘度,便于气体逸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压渣剂,以重量份计,该压渣剂包括:二氧化硅10.0-15.0重量份,三氧化二铝20.0-35.0重量份,氟化钙10.0-15.0重量份和单质铝7.00-10.00重量份。
前述的压渣剂,以重量份计,该压渣剂包括:二氧化硅10.5-13.0重量份(优选11.00-12.00重量份),三氧化二铝23.0-32.0重量份(优选25.00-29.00重量份),氟化钙11.0-14.0重量份(优选12.00-13.50重量份),和单质铝7.50-9.50重量份(优选8.50-9.00重量份)。
前述的压渣剂,该压渣剂的密度为1.25-1.75g/cm3,D90为10.0mm以下。优选的,该压渣剂的密度为1.30-1.70g/cm3(更优选1.40-1.50g/cm3),D90为3-5mm。该压渣剂的水分为总重量的1.0wt%以下。
前述的压渣剂,所述二氧化硅源为萤石、电解生产铝时的废渣和低品位硅钙合金。硅钙合金是指以CaSi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其制备方法通常为在2000℃左右高温下碳热还原氧化硅和氧化钙。本发明所述低品位硅钙合金指硅钙合金的不合格产品,其氧化硅和氧化钙反应不完全,硅钙合金产品中含有至少29%的二氧化硅。
前述的压渣剂,所述氟化钙源为萤石。所述萤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含杂质较多,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和SiO2。以质量百分比计,本发明优选的萤石成分为CaF2≥80%,SiO2≤19%,S≤0.15%,P≤0.06%。
前述的压渣剂,所述三氧化二铝和单质铝源为电解生产铝时的废渣铝灰。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铝灰的成分包括:Al 17.58%,Al2O3 59.55%,SiO2 5.56%,Na2O 2-3%,MgO 2-3%,CaO<2%,FeO+MnO<1%。所述电解生产铝采用冰晶石-氧化铝融盐电解法。熔融冰晶石是溶剂,氧化铝作为溶质,炭素体为阳极,铝液为阴极,通入直流电后,在950-970℃下,在电解槽内的两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阳极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阴极产生铝液,铝液通过真空抬包从槽内抽出,净化后在铸造车间加工。
前述的压渣剂,以重量份计,该压渣剂包括氧化钙5.00以下重量份,三氧化二铁2.5以下重量份,以及固定碳3.0以下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压渣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8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