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2569.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绿水青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王娟;郭防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赤泥中 富集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属于赤泥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污染性废渣,一般平均每生产一吨氧化铝,附带产生1.0—2.0吨赤泥。中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高达数百万吨。由于冶炼方法和铝土矿成分各异,赤泥的组分也很复杂,分离及其不易,在我国黔中地区的赤泥还具有放射性,因此,目前国内外的赤泥大都以“销纳海底”或“陆地堆存”为主,不但需要一定的基建费用,而且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并使赤泥中含有的稀土矿(主要是独居石)、铝土矿、钛铁矿、铁矿、锆石矿等大量有价金属矿以及丰富的碱液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更造成大面积的碱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越堆越高的赤泥大坝随时都会有垮塌的危险,时刻威胁着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地阻碍了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已成为当今环保的一大主题,赤泥的处理和综合利用这个世界性的大难题的彻底解决已迫在眉睫,世界各国均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研究赤泥的综合利用,但不是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稳定,就是现有成熟技术的产品赤泥配加量很低。因此,目前赤泥的实际利用率很低,利用量与产生量相比还远远不够,很难彻底消除堆积如山的赤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利用赤泥的高碱度浆料进行浮选,能够有效的将赤泥中的锆石分离出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将赤泥制浆,通过浮选,按重量计,在1000份浆料中加入由0.5-1.5份塔尔油,1-2份水玻璃,0.8-1.8份氧化石蜡皂和0.5-1.8份油酸钠组成的浮选剂,混合均匀后在pH>12的介质中进行浮选,将锆石选出。
所述浮选剂还包括5-10份氢氧化钠。
所述浮选的pH值为13—13.5。
本发明的浮选方法以及浮选剂的配比,特点是可在高碱度环境下进行浮选,经申请人试验,浮选介质的pH值大于12以上可以有效将锆石选出,将pH值提高到13—13.5,浮选效果最好。本发明的浮选剂正适应赤泥的高碱度浆料,在浆料pH值不够时,还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提高浆料pH值,以达到最好的浮选效果。经申请人试验,通过本浮选方法,能够选出赤泥中80%的锆石。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浮选方法简单,能够适应赤泥的高碱度环境,将锆石从赤泥中分离出来,降低赤泥的放射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将赤泥制浆,通过浮选,按重量计,在1000份浆料中加入由0.5-1.5份塔尔油,1-2份水玻璃,0.8-1.8份氧化石蜡皂和0.5-1.8份油酸钠组成的浮选剂,混合均匀后在pH>12的介质中进行浮选,将锆石选出。经申请人试验,直接加入塔尔油,也能够选出锆石,但效果不够理想。本发明浮选剂的配比,能够在高碱度介质中进行浮选,而且浮选介质的pH值达到13—13.5,浮选效果最佳,因此,如果浮选的赤泥浆料pH不够时,还需要加入5-10份氢氧化钠,以提高浮选介质的pH值,达到最好的浮选效果。经申请人试验,赤泥中的锆石浮选回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2。赤泥中富集回收锆石的方法,将赤泥制浆,通过浮选,按重量计,在1000份浆料中加入由1份塔尔油,1.5份水玻璃,1.3份氧化石蜡皂,1.1份油酸钠,以及7份氢氧化钠组成的浮选剂,混合均匀后进行浮选,将锆石选出。浮选介质的pH值为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绿水青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绿水青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2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