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部流道的涡轮排气区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8930.3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R.SV.卡西霍特拉;P.E.科贝;S.帕卡拉;R.I.丹斯库;D.M.约翰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30 | 分类号: | F01D25/30;F01D2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强;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内部 涡轮 排气 区段 结构 | ||
1. 一种系统,包括:
涡轮排气区段,其包括:
排气流径;
外部结构,其包括外壳、沿着所述排气流径设置的外部排气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排气壁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外部腔体;
内部结构,其包括沿着所述排气流径设置的内部排气壁、设置在所述内部排气壁和内壳之间的内部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和轴承壳体之间的轴承腔体;以及
在所述外部结构和所述内部结构之间延伸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柱包括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内部腔体流到所述外部腔体的第一流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内部本体和外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和所述外部本体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本体包括负荷支承式结构支撑件,并且所述外部本体不支承负荷。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本体包括实心本体。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和所述外部本体之间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通道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内部腔体的第一部分流到所述外部腔体,并且所述第二流道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内部腔体的第二部分流到所述外部腔体。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涡轮排气区段的下游端部分处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二流道构造成使流体流到所述内部腔体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在所述涡轮排气区段的人行道内。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腔体包括通过所述内壳的至少一个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轴承腔体流到所述第一流道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在上游位置处的开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在下游位置处的开口。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排气壁包括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外部腔体流到所述排气流径中的多个开口,并且所述多个开口中的各个开口包括可移除式插件。
12. 一种系统,包括:
涡轮排气区段,其包括:
排气流径;
外部结构,其包括外壳、沿着所述排气流径设置的外部排气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部排气壁和所述外壳之间的外部腔体;
内部结构,其包括沿着所述排气流径设置的内部排气壁、设置在所述内部排气壁和内壳之间的内部腔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壳和轴承壳体之间的轴承腔体;
在所述外部结构和所述内部结构之间延伸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柱包括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内部腔体流到所述外部腔体的第一流道;以及
设置在所述涡轮排气系统的下游端部分处的第二流道,其中,所述第二流道构造成使流体流到所述内部腔体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腔体包括在导流件壁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构造成使流体从所述轴承腔体流到排气腔体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在所述涡轮排气区段的人行道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内部本体和外部本体,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内部本体和所述外部本体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本体包括实心本体。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本体包括负荷支承式结构支撑件,并且所述外部本体不支承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89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