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周边装置及其运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7147.5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9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周边 装置 及其 运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及其运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通用序列总线连接接口的计算机周边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子装置连接接口(interface)中,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已经逐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规格,USB不仅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周边装置的一个总线标准接口,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技术规格,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可携式电子装置等各类信息、通讯产品中,并已扩展至家电、多媒体、游戏机等相关领域的应用。
USB接口不仅体积小,适用于各类型的电子装置,除了可以作为数据传输的接口外,USB本身也包含电源传输的功能。因此,在应用上也增加许多的便利性,例如供电以及充电的功用。而且,为了扩大应用的层面,USB的连接器规格更发展出不同形式的规格,例如TYPE-A、TYPE-B、MICRO或MINI等不同的USB连接器。
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USB在数据传输上也具有优异的表现,原先标准的USB 1.1的最大传输频宽为12Mbps,后来升级到USB 2.0时,最大传输频宽提升为480Mbps。而近期推出的USB 3.0更从480Mbps提升到5Gbps。
新的USB 3.0规格设计更兼容于先前的USB 2.0与USB 1.1版本,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传输速度,USB 3.0从以往的USB 2.0为单向双工总线的形式,升级为支持全双工模式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USB 3.0连接接口相较于USB 2.0连接接口新增了5个接点,分别为SSRX+、SSRX-、SSTX+、SSTX-与GND_DRAIN,其中SSRX+与SSRX-为数据输入接点,SSTX+与SSTX-为数据输出接点,这些新增加的接点并排在目前USB 2.0原有的4个接点(VBus、GND、D+与D-)的后方,并且可支持光纤传输。若采用光纤传输,USB 3.0的传输速度更可达到25Gbit/s。
在供应电源的功能上,USB 3.0提供的供电标准由原先的500 mA提高至900mA,同时也采用了多层电源管理技术,可以为不同设备提供不同的电源管理方案。
但是随着USB规格的升级,即使USB 3.0能支持先前的规格(如USB 2.0和USB 1.1等),其在使用上也必需先进行USB规格的判断程序,否则相关的功能将无法适当的支持。而且目前在市场上,USB 3.0的推广仍尚未完全普及,许多使用中的电子产品仍然是采用USB 2.0的规格。并且,针对USB规格的判断,主要的判断方式是在计算机系统端的电路板上,额外的电性配置一USB 3.0控制芯片(host controller),用以对外接的装置端USB规格进行判断。然而,当外接的装置端USB规格是USB 3.0,而计算机系统端仅是USB 2.0的规格时,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不具有USB 3.0控制芯片的配置,将导致计算机系统端无法辨识USB 3.0的外接装置,或者是直接以支持USB 2.0的方式来驱动此USB 3.0外接装置的部分功能,如此将容易造成USB 3.0外接装置的部分功能或特性无法达到最佳化,或者是在长期使用下导致USB 3.0外接装置的损坏。例如,当USB 3.0外接装置插设于计算机系统端的USB 2.0连接器时,由于供电标准的不同,将导致USB 3.0外接装置的充电时间延长或者是在播放音效时产生杂音等。
如此,造成USB 3.0外接装置只能适用于配备有USB 3.0控制芯片与连接器的计算机系统,而无法兼容于只具备USB 3.0规格以下的计算机系统,导致USB 3.0外接装置在使用上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此外,若是为了克服上述因素,在USB 3.0规格以下的计算机系统中额外地配置USB 3.0控制芯片,往往又造成额外的成本负担,并且在计算机系统能支持USB 3.0时,又显得多余。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周边装置及其运作方法,从而解决习知具有较高USB规格的计算机周边装置不适用于只具有较低USB规格的计算机系统,使计算机周边装置在使用上受到限制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7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纤增强纳米PE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圆边塑料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