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孔多应力探头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6859.5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杜菲;王继仁;郝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2510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孔多 应力 探头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能源、矿产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孔多应力探头滚动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及其它各种地下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巷道的变形、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动力现象都与地应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自1985年哈斯特获得地壳浅部应力状态的第一批资料之后,地应力探测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地应力测量。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岩体测量研究,到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应力测量技术和各种仪器。
但是,目前地应力测量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现实难题无法解决,即在深孔中应力探头难以送达指定的深度。排除塌孔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应力探头是被附在一根引导管上被送入深孔中,负载的引导管被送入一定孔深后会产生下沉弯曲,与深孔之间产生巨大摩擦力,此外甚至还会因为探头在深孔捣塞送入过程中造成孔内煤岩碎屑堆积,直接造成阻塞。
目前,尽管地应力测试的技术已有较大进步,测试仪器也有多种,但是目前尚无对深孔多应力探头检测地应力以滚动方式快速准确送入深孔中的技术。据调查,目前地应力测试探头深孔内送入深度一般仅能达10m左右,且工作效率低。巷道围岩受采动影响可达20m范围,探头检测技术含量再高,若无法送入到指定深度,就难以获得深部的地应力数据,更难测得原始地应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孔多应力探头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安装有滚轮,可将检测探头快速准确送入深孔中的指定位置,提高检测效果及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孔多应力探头输送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固定输送单元及若干个后置输送单元,所述后置输送单元串连在一起并设置在固定输送单元的后端;所述固定输送单元由第一滚轮、第一滚轮支撑板、第一探头线槽支架组件、第三滚轮及第三滚轮支撑板组成;所述第一探头线槽支架组件的一端与第一滚轮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滚轮支撑板连接,在第一滚轮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在第三滚轮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滚轮;所述后置输送单元由第二探头线槽支架组件、连接销支撑板、第二滚轮及第二滚轮支撑板组成;第二探头线槽支架组件的一端与连接销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滚轮支撑板连接,在第二滚轮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滚轮。
所述探头线槽支架组件由工字型支杆及若干个固定连杆组成,所述若干个固定连杆形成笼子状,固定连杆两端分别与工字型支杆连接。
所述若干个后置输送单元通过连接销及连接孔串连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深孔多应力探头输送装置,能够快速便捷地连接各应力测试探头,避免因推送探头造成孔内煤岩碎屑堆积而阻塞钻孔;本发明安装有滚轮,大大降低了整个输送装置与孔壁的摩擦,顺利实现了在深孔内将多个探头以可控的速度送达指定位置,应力测试的效果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深孔多应力探头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置输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中,1—探头,2—第一滚轮,3—第一轮轴,4—第一滚轮支撑板,5—连接板,6—工字型支杆,7—固定连杆,8—探头数据线,9—连接销,10—牵引杆,11—连接销支撑板,12—固定输送单元,13—第一探头线槽支架组件,14—第二滚轮支撑板,15—第二探头线槽支架组件,16—后置输送单元,17—第二滚轮,18—第二轮轴,19—第三滚轮,20—第三轮轴,21—第三滚轮支撑板,22—第一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68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