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3-二羟基金刚烷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4779.6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傅志伟;贺宝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5/37 | 分类号: | C07C35/37;C07C29/00;C07C29/7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金刚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3-二羟基金刚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刻胶单体化合物1,3-二羟基金刚烷的生产方法中,由于投料方式、加料比例、后处理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其得到的产品杂质多,不好提纯,导致生产效率低,反应不好控制,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投料方式、加料比例、后处理过程等方面有所改进,能提高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工业化生产的1,3-二羟基金刚烷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3-二羟基金刚烷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两步反应和一步后精制处理,第一步:在铁的催化作用下,金刚烷和溴发生溴代合成反应,并用亚硫酸氢钠除去多余的溴,再经过重结晶得到1,3-二溴金刚烷;第二步:1,3-二溴金刚烷与甲酸和甲酸钠反应生成1,3-二羟基金刚烷;第三步:产品后精制处理;上述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
第一步反应操作步骤如下:
(以下均为重量百分比或倍数,均按金刚烷的量为基准加入)
1)洗釜;
2)将3-5倍的溶剂二氯甲烷投入反应釜中;
3)开启搅拌桨,按金刚烷5%-10%的量投入铁;
4)投入2-2.5倍的液溴;
5)将釜温降至30-40℃,开启引风机,缓慢加入金刚烷,投入5%的金刚烷后,取样检测,当产品峰大于中间体峰时,降温至20-25℃,继续投料,投料速度:1kg/8-12分钟;
6)金刚烷全部加完后,控制温度在25-30℃,观察冷凝器颜色深浅,当冷凝器颜色变浅后,取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确定能否进入下一步工序;
7)缓慢升温至回流,2.5-3.5h后检测中间体含量,升温回流直至中间体含量小于5%;
8)降温至35-45℃,缓慢加入1-2倍的水,控制温度小于50℃;
9)静止分层;下层分至3#釜,上层打入尾气吸收釜;
10)3#釜中,预先加入1-2倍的水和20-30%的亚硫酸氢钠配成溶液;等料放入后,搅拌,静止分层;下层放入4#釜,上层作废水处理;
11)4#釜中,预先加入1-2倍的水和20-30%的亚硫酸氢钠配成溶液;等料放入后,搅拌,静止分层;下层打入6#釜,上层作废水处理;
12)6#釜开蒸汽升温至釜温65-75℃,回收溶剂二氯甲烷;
13)搅拌降温至40-50℃,抽入1-1.5倍的乙醇;
14)加热回流,蒸出80℃以下的馏分;再回流20-40分钟;
15)降温至20-25℃,放料离心过滤;过滤后的固体1,3-二溴金刚烷装桶,过滤后的母液打入5#釜常压浓缩,至搅拌桨搅不到时,趁热放料,提取残余晶体1,3-二溴金刚烷;
第二步反应操作步骤如下:
(以下均为重量百分比或倍数,均按1,3-二溴金刚烷的量为基准加入)
1)洗釜;
2)将40-60%的甲酸钠投入反应釜,然后投入1,3-二溴金刚烷。
3)开启真空,抽入1.5-2.5倍的甲酸,开蒸汽升温;
4)升温至50℃以上,开启搅拌桨;
5)继续升温至120℃后,保温回流;
6)回流9-11小时,常压浓缩出70-80%加入的甲酸后,降温至100℃,加入0.8-1.2倍的水;
7)在80-85℃保温3-5小时,取样检测;确定反应到终点时,加入9-11%的乙酸乙酯,降温至20-25℃放料离心过滤;
8)过滤后的固体1,3-二羟基金刚烷用水洗涤;母液减压浓缩,提取残余晶体1,3-二羟基金刚烷;
9)离心过滤所得固体,打浆,再离心过滤;最后过滤所得固体装桶称量,即得粗品1,3-二羟基金刚烷;
第三步产品后精制处理操作步骤如下:
(以下均为重量百分比或倍数,均按1,3-二羟基金刚烷的量为基准加入)
1)向脱色釜中加入3.5-4.5倍的无水甲醇,开启搅拌;
2)向釜内投入粗品1,3-二羟基金刚烷,升温回流20-40分钟;
3)略降温至无回流,压滤至精制釜,浓缩甲醇;
4)回收出3-3.5倍甲醇后,降温,抽入2.5-3倍的乙酸乙酯;
5)升温回流20-40分钟后,降温至20-25℃,降温放料离心过滤;过滤后的固体用乙酸乙酯淋洗,甩干装入真空烘箱,60-65℃烘干,过筛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4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绵状凝胶膜体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石英灯辐射加热的振动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