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变流道提高效率的空气全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62796.6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莉萍;钟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辉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变 提高效率 空气 热交换器 | ||
1.一种空气全热交换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包括:新风流道,新风风机,排风流道,排风风机和全热交换芯体;
在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中,新风和排风的进口和出口相对于全热交换芯体为侧向端面布置;
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为异侧同端面布置,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新风进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一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布置;以及
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布置;
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内设置导流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全热交换芯体中,新风进风面和排风进风面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一同侧的上、下两层,或下、上两层的流道内;以及新风出风面和排风出风面分别在全热交换芯体的另一同侧的下、上两层,或上、下两层的流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新风进风流道和排风进风流道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方向相反,其流道高度与全热交换芯体进风面高度相同,流道截面随着风量的降低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新风出风流道和排风出风流道的结构和尺寸相同,方向相反,其流道高度与全热交换芯体出风面高度相同,流道截面随着风量的增加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流道由水平隔板、侧向导流隔板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导流隔板采用全通道内弧形或直板设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口高度与进风流道高度相同,进风风口宽度与水平隔板的最大宽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流道由水平隔板、侧向导流隔板和风机侧隔板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导流隔板采用非全通道内弧形或直板设计,其一端与风机侧隔板相连,位置在两风机之间,优选居中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风机侧隔板的风机入口处隔板上有开孔,其尺寸大小与风机入口大小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位于全热交换芯体的出风流道侧布置,两风机之间有风机间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27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氢化尾气、还原尾气热能回收工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