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1379.X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舒耀;李伟东;袁皓;杨辉;王成青;赵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补炉时出钢口 烧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炉衬修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防止转炉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转炉炉衬要达到长寿化,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补炉工艺。其中最常用的是槽翻补炉模式,即将转炉炉体摇到炉前(即正角度)60°左右,补炉料通过槽子翻入炉内,再将转炉摇到炉前或者炉后(负角度)一定角度,一般是摇至炉前110°、炉后-110°左右,使补炉料能够均匀地铺设在炉衬大面上。然后再将转炉摇到90°或者-90°进行烧结,从而对转炉的两个大面进行修补。
补炉时,在向炉后摇炉时,补炉料极容易进入出钢口,经过补炉过程的烧结后,会堵塞出钢口,在下炉兑铁前需要对出钢口进行烧氧气处理,视烧结程度不同,烧氧时间也不相同,不仅费时费力,浪费能源,而且占用生产时间,直接影响到转炉的作业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的方法,从而避免对出钢口进行烧氧气处理,缩短补炉时间,稳定生产节奏,提高出钢口使用寿命和转炉作业率。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制作一根直径小于出钢口内径、长度大于出钢口套管长度50-100mm的钢质护管,再将转炉吹氧过程所用的圆锥台形出钢口粘土塞砖的小头塞入护管一端内,并使粘土塞砖大头部分保留在护管外;
2、补炉前,先将转炉摇至-28°~-30°,将护管插入出钢口,其中带有粘土塞砖的一端位于转炉外侧,通过粘土塞砖将护管固定在出钢口上;
3、将转炉摇至58°~63°,采用槽翻方式将补炉料翻到转炉内,然后通过摇炉将补炉料均匀铺设在炉衬的大面上,最后将转炉摇到补炉位置进行烧结;
4、补炉结束后直接进行兑铁、加废钢及冶炼操作,冶炼结束撂炉出钢时,出钢口粘土塞砖在钢水重力作用下自行脱落,而钢制护管在出钢过程中熔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发明护管长于出钢口套管,因此向出钢口一侧摇炉时,补炉料不会进入出钢口,只能聚集在护管周围的出钢口里口,经过烧结后会对出钢口里口起到修复作用。而且由于粘土塞砖有护管保护,也不会与出钢口产生烧结,在撂炉出钢时,即可在钢水重力作用下自行脱落,既不影响出钢操作,而且还可省去了吹炼前加出钢口粘土塞砖的操作步骤。因此,本发明可有效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省却烧氧处理工序,显著缩短补炉时间,提高转炉的作业率和产量。同时,能够对出钢口里口进行修补,有利于延长出钢口的使用寿命,降低备件消耗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为带有粘土塞砖的护管示意图。
图中:粘土塞砖1、护管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防止补炉时出钢口烧结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制作一根直径小于出钢口内径、壁厚为3mm、长度大于出钢口套管长度80mm的钢质护管2,再将转炉吹氧过程所用的圆锥台形出钢口粘土塞砖1的小头塞入护管2端头内,并使粘土塞砖1的大头部分保留在护管2外。
2、补炉前,先将转炉摇至-30°,将护管2插入出钢口,其中带有粘土塞砖1的一端位于转炉外侧,通过粘土塞砖1将护管2固定在出钢口上。
3、将转炉摇至60°,采用槽翻方式将补炉料翻到转炉内,然后通过摇炉将补炉料均匀铺设在炉衬的大面上,最后将转炉摇到补炉位置进行烧结。
4、补炉结束后直接进行兑铁、加废钢及冶炼操作。护管2在出钢过程中熔化后,出钢口粘土塞砖1在钢水重力作用下会自行脱落,因此不会与出钢口里口烧结,既不影响出钢操作,又可省却吹炼前向出钢口加入粘土塞砖1的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 下一篇:证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