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架用抬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55318.2 | 申请日: | 2012-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2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夏亮;王颖;梁勇;秦树振;崔磊;曹银苟;付超;王传奇;曹从磊;张芳卫;何武;宋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18 | 分类号: | E21D2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501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用抬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用的抬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资源的短缺,要求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层都能开采,相反却要求液压支架设计更为简单。设计出的一种液压支架,该支架由顶梁、掩护梁、底座、立柱、连杆、千斤顶等组成,但煤层容易出现底板松软现象,因底座空间有限且要求结构简单,无法安装普遍用的抬底机构,从而使得移架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用抬底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因支架的底座空间有限且要求抬底结构简单而无法安装普遍用的抬底机构,从而使得移架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用抬底装置,包含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含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以及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的推移框架连接,使所述两个摆杆能以连接杆为轴进行旋转;所述两个摆杆分别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摆杆还与支架的推移千斤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在支架进行移架时,与支架的底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推移框架的连接为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以及连接杆,采用锻造或铸造工艺,制造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两个摆杆的交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杆在支架进行移架时,与所述底座的导轨接触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用抬底装置,通过改进推移框架和推移千斤顶的连接方式,增加了抬底用的旋转部件,使得当支架“卧底”时,利用旋转部件的第二摆杆与底座的作用,实现抬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因支架的底座空间有限且要求抬底结构简单而无法安装普遍用的抬底机构,从而使得移架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F-F向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旋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用旋转抬底装置的推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推移框架结构的俯视图;
1-底座、2-推移框架、3-旋转部件、4-推移千斤顶、5-连接杆、6-第一摆杆、7-第二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用抬底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用抬底装置,包括底座1、推移框架2、旋转部件3和推移千斤顶4。该旋转部件3包含第一摆杆6和第二摆杆7以及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端与推移框架2连接,本实施例采取的连接方式是活动连接,例如铰接。两个摆杆分别与连接杆5连接,例如可以是拼焊,并且两个连接点是同一点,即两个摆杆与连接杆5交于同一点。当然旋转部件3也可以采用一体铸造或锻造的方法,将两个摆杆与连接杆5铸造为一体。第一摆杆6与推移千斤顶4铰接,第二摆杆7与底座的导轨具有接触配合关系。
当底座1处于正常状态时,由于支架自身重量,通过铰接于底座1的推移千斤顶4的伸缩作用进行移架时,就是让底座1抬出底板而方便移架;当底座1处于“卧底”状态时,相当于推移框架2及支架静止不动,这时通过铰接于底座1的推移千斤顶4的伸缩作用使支架处于移架的状态时,两个摆杆以连接杆5为轴进行旋转,同时第二摆杆7在推移框架2的槽体内旋转一定角度后遇到底座1的阻挡,进而借助推移千斤顶4的伸缩作用,使得底座1抬起,进而消除“卧底”现象,而能进行移架。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55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坯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优化方法
- 下一篇:自适应数字噪声消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