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9623.0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林白雪;张子娟;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12N1/21;C12P19/26;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神经 氨酸 基因工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D-neuraminic acid,Neu5Ac)是唾液酸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成员,由9个碳原子组成的吡喃糖,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治疗流感、神经性疾病、炎症和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市场价值,特别是在流感(包括禽流感H5N1和2009年的H1N1)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目前,N-乙酰神经氨酸的来源有限,工业化生产研究较少,传统的生产方法导致其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相关的研发和应用。N-乙酰神经氨酸可从天然物质(比如燕窝、牛奶或者禽蛋)中提取,但由于含量低,分离纯化工艺复杂,N-乙酰神经氨酸产量低、纯度也极低,因此难以用于大工业化生产。由于N-乙酰神经氨酸及其衍生物结构复杂,化学合成法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需要繁多的保护和去保护步骤,反应条件苛刻,需要铟等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并形成大量的中间产物,分离过程复杂困难,造成N-乙酰神经氨酸价格昂贵。自1957年Barry和Goebel首先在大肠杆菌K-235中发现聚唾液酸后,人们陆续在脑膜炎奈瑟菌、沙门氏菌中发现聚唾液酸,聚唾液酸是N-乙酰神经氨酸的同聚物,经酸水解或者酶水解后,分离纯化可得N-乙酰神经氨酸,微生物发酵产聚唾液酸,容易实现规模化,在唾液酸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存在酸水解对环境不友好、酶解成本较高的问题。N-乙酰神经氨酸可通过酶法合成,N-乙酰甘露糖胺(ManNAc)和丙酮酸在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Neu5Ac lyase or Neu5Acaldolase,NanA,EC4.1.3.3)作用下生成N-乙酰神经氨酸。但是ManNAc的价格昂贵,难以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研究发现,GlcNAc-2-异构酶(GlcNAc 2-epimerase,AGE,EC5.1.3.8)可催化GlcNAc异构化生成ManNAc。通过GlcNAc-2-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两步酶法反应实现Neu5Ac的生产。GlcNAc异构化生成ManNAc的酶反应需要ATP作为激活剂,导致酶法合成成本高。近几年来,研究人员将重组表达GlcNAc 2-异构酶和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或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酶)的两种大肠杆菌细胞作为生物催化介质,生物转化GlcNAc生产Neu5Ac。这种方法不用分离纯化酶,同时由于细胞膜的保护,酶相对更稳定,辅助因子容易再生。但由于需要分别培养两种表达不同酶的菌,将菌体浓缩后进行混合,这种模式难以工业化,同时底物和产物多次进出细胞,受到细胞壁的屏障,从而影响了催化反应效率和转化率。
从以上几种合成N-乙酰神经氨酸的方法可以看出,现有生产方法产量低,成本高,难以规模化扩大,导致Neu5Ac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利用工业生物技术构建代谢工程菌,实现Neu5Ac的经济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基因工程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导入宿主菌得到产N-乙酰神经氨酸的重组菌;所述与N-乙酰神经氨酸合成相关的基因为N-乙酰葡萄糖胺2-异构酶的编码基因和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的编码基因。
所述宿主菌为大肠杆菌或所述大肠杆菌的基因敲除突变体;
所述基因敲除突变体为将大肠杆菌中N-乙酰神经氨酸转运蛋白编码基因、N-乙酰甘露糖胺激酶编码基因和N-乙酰甘露糖胺-6-磷酸差向异构酶编码基因中的至少一个基因敲除后得到的。
所述N-乙酰神经氨酸转运蛋白的Genbank protein id:AAC76256.2;VERSION GI:87082231;公开日:2011.09.01;
所述N-乙酰甘露糖胺激酶的Genebank protein id:AAC76254.2;VERSION GI:87082230;公开日:2011.09.01;
所述N-乙酰甘露糖胺-6-磷酸差向异构酶的Genebank protein id:AAC76255.1;VERSIONGI:1789617;公开日:2011.09.01。
所述N-乙酰葡萄糖胺2-异构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所述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为如下1)-10)中任一所示:
1)所述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点调节剂及其用途
- 下一篇:触摸板的输入切换方法及基于触摸板的双面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