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水机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4555.9 | 申请日: | 2012-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光辉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水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水机,特别是一种开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水机,如附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水胆1,水胆1内设置有电加热器2,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水胆1的内部相通,水胆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水胆1内的多余蒸汽的废气出口管6,这种开水机持续进水,持续加热,冷水或自来水从进入到水胆内到其被加热为可以饮用的开水的时间比较长,且水胆1内一直是生水和开水的混合物,故其饮用水的卫生程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卫生程度高的开水机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开水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水胆,水胆内设置有电加热器和温控器,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水胆的内部相通,水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水胆内的多余蒸汽的废气出口管,其结构特征是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开水机还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监测水胆内的水位高低的浮球阀,该控制器分别与电加热器、浮球阀、温控器和电磁阀连接,控制器通过获得水胆内的水位及温度的信息而控制电磁阀和电加热器的开关。
所述水胆的顶部设置有冷水箱,热交换器设置在冷水箱中,
废气出口管经过热交换器与蒸汽入口管的一端相通,蒸汽入口管的另一端穿过水胆并开口于水胆的顶部空间,
进水管经过冷水箱与水胆内部相通。
所述水胆内设置有与冷水箱相通的连通管,进水管经过冷水箱、连通管与水胆内部相通。
所述壳体与水胆之间设置有与冷水箱相通的连通管,进水管经过冷水箱、连通管与水胆内部相通。
所述连通管位于冷水箱内的开口高度高于进水管位于冷水箱内的开口高度。
所述热交换器盘绕在水胆的顶部。
所述热交换器呈螺旋状。
所述水胆的旁边设置有连通器,该连通器的上部与水胆的顶部相通,连通器的底部与水胆的底部相通;浮球阀、水胆的水位下限位置、水胆的水位上限位置设置在连通器中。
所述连通器的底部与水胆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开关阀。
一种开水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水胆的进水温度T1;温控器采样水胆内的水的采样温度t;
步骤二,浮球阀在水胆的水位下限位置感应到有水存在时,控制器通过打开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当浮球阀在水胆的水位下限位置没能感应到有水存在时,控制器通过打开进水管上的电磁阀进水,直至浮球阀在水胆的水位下限位置感应到有水存在时,控制器通过打开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步骤三,当采样温度t≥进水温度T1,且浮球阀位于水胆的水位上限位置时,控制器通过关闭进水管上的电磁阀停止进水,控制器通过关闭电加热器停止加热;
步骤四,当浮球阀位于水胆的水位上限位置与水胆的水位下限位置之间时,
步骤①,当采样温度t<进水温度T1时,控制器通过关闭进水管上的电磁阀停止进水,控制器通过打开电加热器进行加热;
步骤②,当采样温度t≥进水温度T1时,控制器通过打开进水管上的电磁阀继续进水,电加热器继续加热;
并重复步骤①至步骤②,直至采样温度t≥进水温度T1,且浮球阀位于水胆的水位上限位置;
其中,98℃≥T1≥40℃。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通过水胆内的水温来控制进水以及加热,既能够提供给用户安全卫生的开水,而非是生水和开水的混合物,保障了用户的身体健康;还能够通过温度的设定而向用户提供热水,以满足用户洗浴的要求。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卫生程度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水胆,2为电加热器,3为进水管,4为出水管,5为热交换器,6为废气出口管,7为温控器,8为电磁阀,9为浮球阀,17为旁通管,18为蒸汽入口管,20为冷水箱,21为连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光辉,未经朱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4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