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β-二酮类产品生产中的废盐制备工业盐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406.0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先胜;李平;魏长亭;王艳;张国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D3/04 | 分类号: | C01D3/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倪波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酮类 产品 生产 中的 制备 工业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β-二酮类产品生产中的废盐制备工业盐的方法,所制备的工业盐达到国家工业盐二级标准。
背景技术:
β-二酮类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缩合、酸化、水洗等步骤,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酸盐水,酸回收后剩下大量的废盐,这些废盐中含有一些余酸、β-二酮类产品、苯类溶剂、酯等副产物,如何回收利用这些废盐成为工厂一个凾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处理这种废盐的方法主要有焙烧法和蒸发法。其中焙烧法是将废盐直接高温灼烧,回收的盐有机物含量很少,但是白度差,而且所需设备规模大、投资大、能耗高,同时会导致二次污染;蒸发法是将废盐溶解,分离掉杂质,滤液蒸发结晶,回收的工业盐较白,但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β-二酮类产品生产中的废盐制备工业盐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废盐处理方法存在能耗大、投资成本高及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利用β-二酮类产品生产中的废盐制备工业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废盐中加入3倍质量的二甲苯与饱和盐水的混和液或者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与饱和盐水的混和液,加热搅拌后静置分离,下层晶体盐抽滤后用甲醇清洗,然后烘干,得到的盐经测试,达到国家工业盐二级标准。
二甲苯与饱和盐水的质量比为:二甲苯20%-40%,饱和盐水60%-80%,上述两种用量之和为100%。
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与饱和盐水的质量比为: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40%-60%,饱和盐水40%-60%,上述两种用量之和为100%。
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为二甲苯与甲醇混合溶液。
所述饱和盐水为采用废盐配制的饱和盐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大大降低蒸汽、电力以及人力的使用量,节省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2)溶剂中溶解的有机物和盐水中溶解的余酸,可以继续回收再利用,回收后产生的废盐又可以继续处理;甲醇也可以回收。
(3)废盐回收的收率较高,最高达到88.9%,并且所得的工业盐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向废盐中加入3倍质量的二甲苯与饱和盐水的混和液,边搅拌边加热至30~50℃静置分层,取下层晶体盐抽滤,再用甲醇洗去盐中红色副物质,然后烘干,得到的盐经测试,达到国家工业盐二级标准。其中混合液由下列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
二甲苯 20%-40%,
废盐配制的饱和盐水 60%-80%,
上述两种用量之和为100%。
实施例2:
向废盐中加入3倍质量的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与饱和盐水的混和液,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馏出液为二甲苯与甲醇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加热至30~50℃静置分层,取下层晶体盐抽滤,再用甲醇洗去盐中红色副物质,然后烘干,得到的盐经测试,达到国家工业盐二级标准。其中混合液由下列质量百分比成分组成:
β-二酮类产品缩合过程中的馏出液 40%-60%
废盐配的饱和盐水 40%-60%,
上述两种用量之和为1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先功能助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卤水联产氢氧化镁和硫酸钙晶须的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书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