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1125.3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丽;林旭;刘壮;李娟娟;冯洪成;许曙亮;李政;付伟;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材料 接触 性能 试验装置 | ||
1.一种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量计传动及控制总成(1)、热量计总成(2)、隔热挡板总成(3)、加热体总成(4)、测试控制系统(5)、计算机控制系统(6),热量计传动及控制总成(1)与热量计总成(2)连接,隔热挡板总成(3)位于热量计总成(2)的上方,加热体总成(4)设置在隔热挡板总成(3)的上方且正对热量计总成(2),加热体总成(4)与测试控制系统(5)电气连接,热量计传动及控制总成(1)与测试控制系统(5)电气连接并分别与计算机控制系统(6)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热量计传动及控制总成(1)包括调速电机(11)、传动齿轮(12)、导套Ⅰ(13)、上限位行程开关(14)、下限位行程开关(15)、行程开关碰片(16)、齿条轴(17)、导向轴承组合(18)、电机座(19),调速电机(11)设置在电机座(19)上,调速电机(11)带动传动齿轮(12)转动,传动齿轮(12)与齿条轴(17)啮合,齿条轴(17)的顶端固定连接热量计总成(2),齿条轴(17)的外侧设有导套Ⅰ(13),导向轴承组合(18)设置在电机座(19)上,导向轴承组合(18)位于齿条轴(17)的中间,齿条轴(17)的底端设有行程开关碰片(16),靠近行程开关碰片(16)的位置由上到下依次设置上限位行程开关(14)、下限位行程开关(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轴承组合(18)包括导向槽(181)、安装长孔(182)、轴承支撑轴(183)、导向轴承(184),齿条轴(17)与导套Ⅰ(13)之间为间隙配合,齿条轴上对应齿条的背面开有导向槽(181),导向轴承(184)沿导向槽(181)滚动,导向轴承(184)安装在轴承支撑轴(183)上,轴承支撑轴(183)通过安装长孔(182)安装在电机座(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热量计总成(2)包括纯铝圆盘(21)、测温传感器(22)、支撑架(23),纯铝圆盘(21)设置在支撑架(23)的顶端,测温传感器(22)设置在纯铝圆盘(21)的底端,支撑架(23)与齿条轴(17)之间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挡板总成(3)包括支柱(31)、旋转挡板架(32)、盖帽(33)、挡板(34)、打开指示干簧管(35),支柱(31)的底端固定在热量计传动与控制总成(1)顶盖板上,支柱(31)的上端设有旋转挡板架(32),旋转挡板架(32)上设有挡板(34),挡板(34)上设有打开指示干簧管(35),支柱(31)的最顶端设有盖帽(3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材料耐接触热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体总成(4)包括加热体(41)、定位导向蛭石套(42)、测温热电偶(43)、不锈钢外套(44)、玻璃纤维填充料(45)、定位蛭石板(46)、不锈钢盖(47)、导向连接轴(48)、导套Ⅱ(49)、配重砝码(410)、加热环(411),加热体(41)设置在不锈钢外套(44)内,加热体(41)与不锈钢外套(44)内壁之间填充玻璃纤维填充料(45),加热体(41)与玻璃纤维填充料(45)之间设有加热环(411),不锈钢外套(44)内部底端设有定位导向蛭石套(42),不锈钢外套(44)内部顶端设有定位蛭石板(46),加热体(41)设置在定位导向蛭石套(42)与定位蛭石板(46)之间,不锈钢外套(44)的顶端设有不锈钢盖(47),不锈钢盖(47)通过导向连接轴(48)与配重砝码(410)连接,导向连接轴(48)外设有导套Ⅱ(49),导向连接轴(48)与导套Ⅱ(49)之间有间隙,测温热电偶(43)从下到上依次贯穿加热体(41)、定位蛭石板(46)、导向连接轴(48)、导套Ⅱ(49)、配重砝码(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1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