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方法与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6145.3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唐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8C1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刘继春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基 沉降 远程 智能 检测 方法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公路路基等相关基础工程领域,用于路基沉降稳定性安全预警;具体涉及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分析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设施。
背景技术
铁路、公路路基施工沉降控制较为重要,尤其是路桥过渡段等特殊部位,路基差异沉降频频出现。常规的沉降监测也是设计要求和施工同步完成的项目之一,现场采集数据费时费力,因此开展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国内外在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方面的研究尚少,截至目前尚未见集路基沉降数值模型以及三维可视化安全预警平台于一体的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方面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设施。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设施,能够实时连续监测路基沉降稳定性,并将路基沉降数据实时连续传输到远程监测主机,根据逐级变形数据,完成对路基沉降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选择被研究路基作为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的实施对象;收集该路基设计参数与施工填筑记录资料;
b. 以步骤a所得路基设计参数与施工填筑记录资料为依据,由远程计算机基于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程序FLAC3D建立路基沉降数值模型;
c. 远程计算机基于VTK(Visualization Toolkit)商业软件系统建立三维可视化安全预警平台;
d 在路基上按设计要求布设检测点并安装单点沉降计,采集路基沉降实时监测数据,并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并加载到远程计算机建立的路基沉降数值模型;
e. 所有实时监测数据在远程计算机终端自动生成数据库文件,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将得到的实测路基沉降变形值与路基沉降数值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后,对路基沉降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三维可视化安全预警平台进行展现;将评价异常数据信息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短信模块,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至现场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从而完成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
本发明解决上述另一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设施,包括单点沉降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化数据采集仪、GPRS静态数据采集仪、通信发射基站、商用卫星、通信接收基站、互联网及远程计算机;自动化数据采集仪输入端有线连接单点沉降计;自动化数据采集仪输出端无线连接GPRS静态数据采集仪,GPRS静态数据采集仪、通信发射基站、商用卫星、通信接收基站与互联网之间依次无线信号通讯连接,互联网与远程计算机连接,远程计算机连接有F2003GSMDTU短信模块,F2003GSMDTU短信模块与手机无线信号通讯连接。
具体应用时,按设计要求在路基布设检测点并安装单点沉降计。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点沉降计的路基沉降远程智能检测设施与分析技术。本发明基于路基设计参数以及施工填筑记录资料与FLAC3D技术建立路基沉降数值模型,通过单点沉降计采集路基沉降实时监测数据,实时连续监测路基沉降稳定性,并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用户计算机,由路基沉降数值模型将得到的实测路基沉降变形值与路基沉降数值模型阈值进行比较分析后,对路基沉降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三维可视化安全预警平台进行展现;所有预警信息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短信模块,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的手机,使铁路、公路施工相关人员根据检测数据信息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减少施工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点沉降计及自动化数据采集仪、GPRS静态数据采集仪在路基布置俯视图,
图2是路基单点沉降计布置纵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与数据采集传输示意图。
图中:1—单点沉降计,2—自动化数据采集仪,3—GPRS静态数据采集仪,4—路基, 5—通信发射基站,6—商用卫星,7—通信接受基站,8—互联网,9—远程计算机,10—F2003GSMDTU短信模块,11—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6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