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6047.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平才;刘勇 |
主分类号: | G08B23/00 | 分类号: | G08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器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探测器领域,特别是一种适于安防领域的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安防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安防产品功能、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安防领域的探测器的对外输出接口,一般有报警输出和防拆输出。当外壳被拆卸时,机械防拆装置动作驱动防拆检测电路在防拆输出接口输出防拆信号。但是由于要使用防拆功能需要通过两芯线缆连接到报警主机或其它设备,这样工程安装、调试就多出很多材料和人工成本。现实安装中,工程商为了节约成本,防拆功能往往不能被使用,这样探测器的防拆功能就成了一种摆设。这样探测器生产商就想将防拆功能取消,但是国家标准又要求探测器必须要有防拆功能,导致现在探测器的防拆功能成了一种“鸡肋”,不能取消,又不适于实际。如果不使用探测器的防拆功能,就会难以保证人为破坏探测器,使其失效,给终端用户造成人身和财产安全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探测器的防拆功能既不能取消、又不适用于实际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防拆选择机构选择防拆检测输出方式;
步骤2,选定防拆检测输出方式后,当探测器外壳被打开时,机械防拆装置驱动防拆检测电路输入防拆信号到检测机构;
步骤3,检测机构对输入的防拆信号进行处理,确认探测器外壳确实被打开;
步骤4,检测机构输出报警信号到报警输出接口,通过报警输出接口直接输出报警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的防拆选择机构是跳针或拨码开关,也可以是其它选择机构。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除防拆检测输出方式外,还有传统防拆输出方式,所述传统防拆输出方式的步骤包括:当探测器外壳被打开时,机械防拆装置驱动防拆检测电路在防拆输出接口输出防拆信号,再通过两芯线缆将防拆信号传输给报警设备,如报警主机。
进一步,所述步骤中的检测机构能采用微控制单元MCU或其它检测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解决了由于安装中材料和施工成本较高,工程商为节约成本而不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探测器必须有的防拆功能,给终端用户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使用两芯线缆,使工程商在不增加材料和施工成本的情况下保留探测器的防拆功能,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终端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探测器的防拆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一个防拆选择机构,并通过防拆选择机构来选择防拆检测输出方式或传统防拆输出方式。其中,所述传统防拆输出方式的步骤包括:当探测器外壳被打开时,机械防拆装置驱动防拆检测电路防拆输出接口输出防拆信号,再通过两芯线缆将防拆信号传输给报警主机或其它设备。
步骤2,选定防拆检测输出方式后,当探测器外壳被打开时,机械防拆装置驱动防拆检测电路输入防拆信号到检测机构;
步骤3,检测机构对输入的防拆信号进行处理,确认探测器外壳确实被打开;
步骤4,检测机构输出报警信号到报警输出接口,通过报警输出接口直接输出报警信号。
在上述步骤中,防拆选择机构可以选择跳针或拨码开关或其它装置;检测机构能采用微控制单元MCU或者其它能完成相应功能的检测装置或检测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平才;刘勇,未经王平才;刘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6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组件式的电力互动培训方法
- 下一篇:迷宫式密封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