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更换式桩定插件组件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4330.0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S.阿加拉姆;N.K.V.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6 | 分类号: | F04D29/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强;严志军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式桩定 插件 组件 方法 | ||
1. 一种转子组件(200),包括:
转子(104);
定位在所述转子(104)的轮缘周围的至少一个轴向槽口(106),各个轴向槽口(106)包括定位在其中的第一桩定凹口(114);
定位在所述轴向槽口(106)中的各个内的叶片(102),所述叶片(104)包括定位在其中的第二桩定凹口(122);
桩定插件(130),其包括基部部分(132)和自所述基部部分(132)延伸的凸出部(134),所述基部部分(132)设置在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内,并且所述凸出部(134)设置在所述第二桩定凹口(122)内;以及
垫片(140),其定位在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内,以及在所述基部部分(132)附近与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相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大小设置成和形状设置成接收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基部部分(13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定凹口(122)大小设置成和形状设置成接收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桩定插件(230)变形以将所述垫片(240)保持在所述第一桩定凹口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具有第一深度,所述第一深度至少为大约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基部部分(132)的基部厚度(133)和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的凸出部厚度(135)的总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定凹口(122)具有基本等于所述凸出部厚度(135)的第二深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组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140)具有至少基本等于所述第二深度的垫片厚度。
8. 一种用于将叶片(102)桩定在转子组件(200)中的方法,包括:
提供转子(104),所述转子(104)包括定位在所述转子(104)的轮缘周围的至少一个轴向槽口(106),各个轴向槽口(106)包括定位在其中的第一桩定凹口(114);
提供叶片(102),所述叶片(102)包括定位在其中的第二桩定凹口(122);
将桩定插件(130)插入到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中,所述桩定插件(130)包括基部部分(132)和从所述基部部分(132)延伸的凸出部(134);
之后将所述叶片(102)定位在所述转子(104)的所述轴向槽口(106)内;
将垫片(140)插入到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中,使得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定位在所述叶片(102)的所述第二桩定凹口(122)内,并且所述垫片(140)在所述基部部分(132)附近,与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相对;以及
使所述桩定插件(230)变形,使得所述垫片(240)保持在所述第一桩定凹口(214)内。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将所述桩定插件(130)插入到所述第一桩定凹口(114)中之前移除现有的桩定插件(230)的步骤,移除所述现有的桩定插件(230)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一桩定凹口(214)中移除现有的垫片(240);
从所述转子(104)的所述轴向槽口(106)中移除所述叶片(102);以及
从所述第一桩定凹口和所述第二桩定凹口(214,122)中移除现有的桩定插件(230)。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定插件(130)的所述凸出部(134)用来在所述叶片(102)的运行期间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两者将所述叶片(102)保持在所述轴向槽口(10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43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