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7276.1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小亮;王广欣;王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晶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F01D5/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细铬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铬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生产高温合金、电热合金、电工合金、精密合金、电阻合金、溅射靶材、铝合金添加剂、焊材等产品时需进行添加,而且铬还应用于零部件镀铬,特种钢材添加等。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发展,铬也已经向高纯化、性能要求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如在热喷涂材行业使用的金属铬粉,就要求原材料纯度高、氧含量低、碳含量低、粒径小等。
一般工业上获得超细金属粉的方法有:
(1)氢还原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生产高熔点金属粉体,如钨、钼等,可以获得μm级的粉体。
(2)氢化-歧化-脱氢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生产能够吸氢的金属的制粉,如钛、镁;
(3)气流粉碎法:该方法一般用于生产氧化物类粉体,如果要生产金属粉体,一般使用氮气保护的方式,生产的粉体可以达到μm级。
(4)球磨法:该方法是一种较普遍的生产超细金属粉体的方法,该方法生产效率低、容易引入杂质。
(5)物理气相法:该方法是一种新兴的超细金属粉的方法,粉体的粒径可以达到100nm~5μm。
铬粉热喷涂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用于生产各种涂层,应用于表面装饰、耐蚀涂层、封严涂层等,也可以用于生产溅射靶材管靶,厚度最厚可以喷涂至5mm。对于航空发动机叶片而言,要求涂层厚度1~100μm,且结合性能好,使用磁控溅射、电镀等方式均不能获得所需性能的涂层,只有通过热喷涂超细铬粉(粒径为0.1~1μm)的方式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所得超细铬粉特别适用于热喷涂法制备各种特种功能薄膜和/或涂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纯度大于等于99.95%的电解铬片,使用氢气还原炉,加热至1000℃~1400℃,保温2~10小时,将铬片还原;
(2)、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将经过步骤(1)的铬片转化成球状的铬粉,即为所述超细铬粉。
优选地,步骤(1)中,加热至1100℃~1300℃。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将铬片熔解并加热至金属铬气化,然后骤冷使铬凝聚成球状。
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超细铬粉,其纯度大于等于99%,D50粒径为0.1~1μm,氧含量小于5000ppm。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超细铬粉用于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涂层的用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超细金属铬粉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涂层,具有结合力大,涂层厚度均匀、晶粒细小、致密、表面光滑以及具有更好的耐蚀性等优点。
2、本发明的超细金属铬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烧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超细金属铬粉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1涂层厚度方向的SEM图;
图3为对比例1涂层厚度方向的SEM图;
图4为对比例2涂层厚度方向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纯度大于等于99.95%的电解铬片,使用氢气还原炉,加热至1200℃,保温4小时将铬片还原;
(2)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把作为原料的电解铬片熔解并加热至金属铬气化,然后骤冷使之凝聚成球状金属铬粉,即为所述超细铬粉,其D50为0.83μm。
对超细铬粉进行SEM测试,结果参见图1。
进一步地,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将实施例1的超细铬粉喷涂在碳钢基体表面,制备表面防腐涂层;然后通过表面观察、SEM观察、盐水腐蚀等方式检测涂层性能,结果参见表1和图2。
实施例1
一种超细铬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纯度大于等于99.95%的电解铬片,使用氢气还原炉,加热至1250℃,保温4小时将铬片还原;
(2)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把作为原料的电解铬片熔解并加热至金属铬气化,然后骤冷使之凝聚成球状金属铬粉,即为所述超细铬粉,其D50为0.78μm。
对比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晶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晶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