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及其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7260.0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江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 | 分类号: | F16L55/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修复 受损 铸铁 消防 管道 连接 水管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损管道修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宝钢厂区现有消防设施建成至今约30年左右,且多为铸铁管道(强度高,韧性差),经多年使用多数已老化。施工过程中常有发生消防管道断裂的情况,且消防阀门无法完全关闭,修复施工非常困难。常规铸铁消防管道修复方法需将断裂管道内水完全截断,开挖地下阀门区域修复损坏的管道,由此造成环境破坏,且产生较高的修复费用,尤其那些损坏管道内残水无法完全截断的状况则造成无法修复的窘境。
因此已知的铸铁消防管道修复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消防水管内无法截流的残水导出管道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消防水管内无法截流的残水导出管道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的修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包括替换端管,马蹄弯和替换中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替换端管分别套入受损管道切断后的两个端口外;
所述替换中间管的两端分别通过马蹄弯与替换端管焊接固定,且在替换中间管的正下方安装堵头。
本发明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其中所述替换端管,马蹄弯和替换中间管的材质是无缝钢管。
前述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其中所述替换端管的长度可根据待修复管道破损程度决定。
前述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其中所述替换端管的直径比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直径大20mm以上。
前述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其中所述马蹄弯是30度马蹄弯。
前述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其中所述堵头的直径大小可根据受损铸铁消防管道内的残水流量确定。
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管道受损部分切断;
b、在管道切断处的端口外各套合一个替换端管形成承插连接;
c、制作替换中间管的组合件
在替换中间管两端分别焊接马蹄弯,且在替换中间管的正下方安装堵头制成替换中间管的组合件;
d、安装焊接替换中间管的组合件
将替换中间管的组合件两端的马蹄弯安装焊接到替换端管;
e、承插连接采用石棉水泥接口的常规措施
f、采用粘土涂抹管口养护或经常浇水湿润,至少养护24小时后试压;
g、回填前做好沥青防腐处理
回填前做好连接导水管的沥青防腐处理。
本发明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的修复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替换端管与破裂管道承插连接中要达到管中对管中,使管间隙均匀。
前述的方法,其中替换端管与破裂管道承插连接的管间隙≥10mm。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f中,在试压前堵头保持开启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及其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连接导水管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引流管道内残水解决了接口施工期间管道内产生水压力和有水无法打口的技术难题;
2、消防管道修复工程质量安全可靠取得100%合格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导水管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1破裂管道,2替换管道,330度马蹄弯,4替换中间管道,5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铸铁消防管道的连接导水管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导水管安装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替换端管2分别套入受损破裂管道1切断后的两个端口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