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热管的密封封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590.0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廖火生;陆龙生;黄光汉;汤勇;刘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热管 密封 封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封口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热管的密封封口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热管具有导热性很高、等温性优良、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以及空间技术的热控系统中。密封封口作为热管制作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对保证热管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密封封口的好坏由两个主要因素来决定:良好的气密性和足够的强度。
为了保证热管工作时能承受足够的压力不致变形,可选用硬度高的金属及其合金为材料,比如铝合金,而且可在内腔布置支撑柱。这给热管的封口带来了困难,由于硬度高的合金其塑性较差,如果采用传统的冷压封口方法,很难把端口封死,无法保证气密性。公开号为CN173662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热管制造过程中缩、封口装置及加工方法》提出一种由高速立钻、加热夹紧装置等组成的封口装置改善了传统热管的封口工艺,但是不适用于平板式热管的封口。公开号CN102384681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平板式热管封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提出的平板热管封闭结构亦很难保证高硬度合金材料的平板式热管的封口气密性。因此,密封封口方法是金属热管制造过程中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热管的密封封口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热管的密封封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金属热管的一端端口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该金属热管材料再结晶温度的0.5~0.6倍,持续3~10分钟;
(2)用两个弧形压块对金属热管加热后的端口进行加压封口,保持1~10分钟;
(3)待封口冷却,对封口进行加固处理,完成金属热管的一端密封封口。
(4)金属热管的另一端口是在金属热管抽真空、灌注工质后,重复步骤(1)、(2)、(3)完成封口。
所述步骤(1)中加热采用电磁感应加热、红外加热或火焰加热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热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所述步骤(2)中两个弧形压块的距离为封口预定厚度时,停止加压。
所述步骤(3)中的加固处理采用氩弧焊、钎焊、气焊或环氧树脂交接密封方式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热管的另一端口是在金属热管抽真空、灌注工质后进行封口,所述步骤(4)当另一端口完成加固处理后,停止对金属热管未加热部分的冷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加温后再进行加压封口以及最后的加固处理,能很好保证热管的气密性以及封口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采用的金属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金属热管一端端口弧形压块加压封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金属热管一端的封口进行加固处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金属热管完成封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金属热管一端端口加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选用的铝合金平板式金属热管结构图,金属热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加热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加固处理采用氩弧焊焊接方式。
一种金属热管的密封封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5所示,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热管的一端端口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该金属热管材料再结晶温度的0.5~0.6倍,持续3~10分钟;本实施例中选用铝合金材料的金属热管,加热温度320℃,持续时间8分钟。
(2)移开加热装置后,如图2所示用两个弧形压块对热管加热后的端口进行加压封口,所述两个弧形压块之间的距离为封口的预定厚度,保持1~10分钟;本实施例保持6分钟。
(3)待封口冷却,如图3所示采用氩弧焊焊接方式对封口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封口强度,完成金属热管的一端密封封口。
(4)金属热管的另一端封口是在金属热管完成抽真空、灌注工质以及二次除气作业后,重复步骤(1)、(2)、(3)完成封口。
所述为防止加热另一端端口时出现“炸管”现象,在加热端口前应将不需要加热部分用冷水进行冷却,待完成加固处理后再停止冷却。
如图4所示为金属热管完成封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金属热管。
所述加固处理还可以采用氩弧焊、钎焊、气焊或环氧树脂交接密封方式中的一种。
所述加热还可以采用红外加热或火焰加热中的一种。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