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6768.0 | 申请日: | 2012-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宁勇;李群力;谢卫红;周娇君;刘飞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38 | 分类号: | B64C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变距用分油 装置 | ||
1.一种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匣(21),位于所述螺旋桨(15)后方并且固定设置在涵道榖(142)上;
桨轴(22),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匣(21)中,并且前端伸出所述机匣、用于与所述螺旋桨(15)的桨榖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桨轴(22)内设有向所述桨榖供油的内分油芯(23);以及
分油机构(24),包括套设在所述机匣(21)和所述桨轴(22)之间的内分油衬套(241)和外分油衬套(242),其中,所述内分油衬套(241)和外分油衬套(242)之间的空间通过涨圈沿轴向分隔有多个滑动密封环槽(245),
其中,所述多个滑动密封环槽(245)包括变距油环槽,各所述变距油环槽分别与所述机匣(21)的后端面(21a)的变距油管嘴(25)和所述内分油芯(23)内的油道(2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油芯(23)上对应于各所述变距油环槽的位置开设有胶圈密封环槽(231),所述胶圈密封环槽(231)与所述变距油环槽和所述内分油芯(23)内的油道(232)分别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滑动密封环槽(245)之间的涨圈包括封气涨圈(243)和封油涨圈(2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轴(22)通过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支承在机匣(21)中,所述两个轴承包括位置在前的滚子轴承(31)和位置在后的深沟球轴承(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21)包括本体(211)和向各所述滑动密封环槽(245)供油的配油衬套(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油衬套(241)和外分油衬套(242)均位于所述两轴承之间的轴向间隔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滑动密封环槽(245)包括沿轴向前后依次排列的第一滑油环槽(245a))、第一变距油环槽(245b)、第二变距油环槽(245c)、第二滑油环槽(245d)、以及回油环槽(245e),其中,所述第一滑油环槽(245a)和第二滑油环槽(245d)与所述机匣(21)后端面(21a)的滑油管嘴(2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油环槽(245a)的前侧仅设有一道涨圈,所述滑油通过所述涨圈的切口间隙向所述滚子轴承(31)喷油润滑和通过所述配油衬套(212)中的喷油孔(212c)向所述深沟球轴承(32)喷油润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21)外形呈圆柱形,插接安装在所述涵道榖(14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变距用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匣(21)的后端面(21a)上罩设有整流尾锥(16),所述桨轴(22)的前端部具有带有端面齿的端面齿法兰(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67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碗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塑料圆织机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