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固磷比底流渣酸的利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1336.0 | 申请日: | 201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民;金岭;田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8 | 分类号: | C01B2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固磷 底流渣酸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底流渣酸生产磷酸一铵的方法,具体地说是高固磷比底流渣酸的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湿法磷酸工艺,过滤稀酸与浓缩淤渣混合酸装置产生的底流渣酸是一种低品级磷酸,由于其固磷比(磷酸中含固量与P2O5百分含量的比值)偏高,通常平均值在0.33左右,用其作原料生产的磷酸一铵总养分偏低,总养分一般会低于52%,难以达到市场需要(较理想的磷酸一铵总养分为55%),导致价格偏低;并且容易导致生产系统相关管道及设备容易结垢,个别管道清洗较困难,很难完成清理任务。如果长时间不清理,最终会影响进入干燥塔料浆管道的流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因底流渣酸含固量偏高造成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固磷比底流渣酸的利用方法,不仅可以提升磷酸一铵成品的总养分,而且还可以减轻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结垢。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思路实现的:考虑到在湿法磷酸工艺中,除过滤稀酸与浓缩淤渣混合酸装置产生的底流渣酸外,萃余酸装置也产生底流渣酸,该底流渣酸的固磷比偏低,一般平均值在0.21左右。如果将两者混合配制,就可以降低前者底流渣酸固磷比,克服其高固磷比带来的不足;同时也能提升萃余酸装置产生的底流渣酸固磷比,克服因高固磷比带来的产品养分不足,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湿法磷酸工艺中过滤稀酸与浓缩淤渣混合酸装置产生的固磷比平均值为0.33的底流渣酸,和湿法磷酸工艺中萃余酸装置产生的固磷比平均值为0.21的底流渣酸,将两种底流渣酸按比例配制成混合底流渣酸,混合底流渣酸的固磷比控制在0.22~0.32,再将该混合底流渣酸送到磷酸一铵装置用于生产磷酸一铵产品。
考虑到磷酸一铵成品的总养分要求,混合底流渣酸的固磷比控制在0.25~0.30范围较好,可以使磷酸一铵成品的总养分保持在52~57%范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巧妙地利用现有湿法磷酸工艺中固磷比不同的两种底流渣酸混合配制,获得固磷比另人满意的混合底流渣酸,不仅可以提升磷酸一铵成品的总养分,而且还可以减轻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结垢。同时还能克服萃余酸装置底流渣酸固磷比低,带来的产品养分不足,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湿法磷酸工艺中过滤稀酸与浓缩淤渣混合酸装置产生的固磷比平均值为0.33的底流渣酸1、萃余酸装置产生的固磷比平均值为0.21的底流渣酸2分别经管道4、7输送到酸储槽9内混合配制成混合底流渣酸。管道4、7上分别装有流量计3、5和阀门2、6,调节流量计3、5可以分别调节管道4、7的流量,进而调节酸储槽9内混合液的固磷比数值,将其固磷比控制在0.22~0.32,最好控制在0.25~0.30范围。酸储槽9内的混合底流渣酸作为生产磷酸一铵原料送到磷酸一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1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晶电机定子挤压成型叠片模具
- 下一篇:基于红外发光管的快速视点跟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