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硼贝氏体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8312.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国;李培德;史文义;康利明;王海明;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硼贝氏体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硼贝氏体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属于钢铁新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微合金化及钢板热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低碳贝氏体钢具有韧性好、焊接性能优异的特点,被推广应用于工程机械制造、桥梁、造船、车辆制造、石油输送管制造等领域。为了合理设计微合金化硼钢,获得贝氏体组织,需要与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相结合。早期硼钢主要是具有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和回火钢,硼元素有利于提高马氏体淬透性。然而,对于低碳贝氏体钢而言,金相组织以贝氏体为主, 特别涉及贝氏体淬透性。理论结合实践得到贝氏体组织型低合金钢的合金化基本元素是钼和微量硼。加入钼元素能有效地促使珠光体转变曲线较大幅度地右移,但不能完全抑制先析铁素体析出。加入微量硼元素后,硼在奥氏体晶界上偏聚,可有效抑制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从而提高了贝氏体淬透性。理论分析认为,硼元素的加入可使珠光体转变曲线较大幅度右移,而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硼贝氏体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添加微量硼元素,通过控轧控冷技术改变热轧态高强度钢板的组织,使得由铁素体+珠光体组成的组织转变为大量贝氏体+少量珠光体组织,将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含硼贝氏体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板坯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应符合:C 0.20%-0.35%,Mn 1.5%-2.0%,Si 0.6%-1.6%,P≤0.015%,S≤0.005%,Ti 0.02%-0.06%,B 0.0005%-0.0040%,Alt≥0.0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板坯的加热温度为1200-1250℃,保温时间1-6小时,采用连续式轧制,开轧温度1000-1180℃,终轧温度900-950℃,轧制总压下量≥50%,冷却速率2-10℃/s。
成品板厚度为5-15mm。由此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800-1300MPa,屈服强度750-1000MPa,延伸率13-21%。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调整使得热轧钢板不仅具有高强度高塑性,而且还可以获得贝氏体钢板,生产工艺灵活性强,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对应的典型金相组织照片;
图2为实施例2对应的典型金相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将拟轧制的板坯放入加热炉,板坯的(重量百分比)化学成分为: C 0.25%,Mn 1.76%,Si 0.8%,P 0.009%,S 0.002%,Ti 0.03%,B 0.0013%,Alt 0.027%,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板坯厚度为95mm,加热温度1220℃,保温时间1.5小时。开轧温度1140℃,终轧温度920℃,轧制总压下量75%,冷却速率为5℃/s。其力学性能检测值见表1,金相组织如图1所示。
表1 力学性能检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8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