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7781.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0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中;丁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27/30;H01F41/12;H01F27/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雷利平 |
地址: | 523121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变压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变压器的功能是功率传送、电压变换和绝缘隔离,作为一种主要的软磁电磁元件,在电源技术中和电力电子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频变压器是开关电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高频变压器是工作频率超过中频(10kHz)的电源变压器,主要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作高频开关电源变压器,也有用于高频逆变电源和高频逆变焊机中作高频逆变电源变压器的。
现有技术中,高频变压器一般包括三个次级绕组,其绕线方式为三线并绕,层间用胶带隔离,称为多层隔离绕组的方式,这种多层隔离绕组的方式,次级绕组之间耦合较差,导致应用于电路之中,容易出现输出绕组电压漂移(一般是电压偏高),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该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可使次级的各个绕组间的电磁耦合较好,从而解决次级绕组的电压漂移的现象,提高高频变压器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铁芯、初级绕
组和次级绕组,铁芯设于骨架,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均绕设于铁芯,其次级
绕组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绕组N2于骨架起线端7端起线两股,绕组N3于骨架起线端8端起线一股,绕组N4于骨架起线端10端起线一股;
(2)将(1)的四股线扭绞成一股麻花线;
(3)将(2)的麻花线绕骨架绕线槽均匀密绕三层后,将绕组N3的一股线的末端挂设于骨架收线端9端,将绕组N4的一股线的末端挂设于骨架起线端8端;
(4)将绕组N2的两股线再绕一圈,将两股线的末端挂设于骨架收线端6端。
优选的,步骤(3)中,每层麻花线为五圈。
另一优选的,绕组N2的两股线设置有蓝色绝缘皮,绕组N3的一股线设置有绿色绝缘皮,绕组N4的一股线设置有红色绝缘皮。
另一优选的,四股线的直径均设置为0.35毫米。
另一优选的,初级绕组包括绕组N1、绕组N5和辅助绕组N6,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绕线先后顺序为绕组N1、次级绕组、绕组N5和辅助绕组N6。
更优选的,绕组N1的绕线方法为:由骨架起线端3端起线一股,一股线绕骨架绕线槽均匀密绕两层,每层绕四十八圈后挂设于骨架收线端2端。
进一步的,绕组N5的绕线方法为:由骨架起线端2端起线两股,两股线绕骨架绕线槽均匀密绕两层,每层绕三十圈后挂设于骨架收线端1端。
更进一步的,辅助绕组N6的绕线方法为:由骨架起线端5端起线一股,一股线绕骨架绕线槽均匀密绕一层,该层为十七圈,接着挂设于骨架收线端4端。
更进一步的,不同绕组之间设置有绝缘胶带,绝缘胶带的设置方法如下:
(1)骨架绕线槽未绕线前,先设置绝缘胶带一层;
(2)绕制完绕组N1后,设置绝缘胶带三层;
(3)绕制完次级绕组后,设置绝缘胶带三层;
(4)绕制完绕组N5后,设置绝缘胶带两层;
(5)绕制完辅助绕组N6后,设置绝缘胶带三层。
另一优选的,绕组N1的两层绕线之间设置有一层绝缘胶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改变次级绕组的绕线方法,可使次级的各个绕组间的电磁耦合较好,从而解决次级绕组的电压漂移的现象,提高高频变压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频变压器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绝缘胶带10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高频变压器的绕线方法,高频变压器包括骨架、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铁芯设于骨架,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均绕设于铁芯,如图1和图2所示,其次级绕组的绕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绕组N2于骨架起线端7端起线两股,绕组N3于骨架起线端8端起线一股,绕组N4于骨架起线端10端起线一股;
(2)将(1)的四股线扭绞成一股麻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忠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7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