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遥感卫星通用运输包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6770.1 | 申请日: | 2012-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傅浩;张伟;刘广通;张立建;赵培荣;郑鹏;鲍晓萍;李长勋;王强;徐奕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感 卫星 通用 运输 包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总装的包装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遥感卫星的通用运输包装箱。
背景技术
在卫星包装运输过程中,包装箱是重要的地面机械支持设备,卫星包装箱主要用于卫星在不同厂所、不同厂房之间的转运和赴发射场的包装运输。
目前卫星运输包装箱一般根据不同的卫星平台进行设计,其包装箱对温度、湿度、压力、减振、漏率都根据各自平台卫星的特点进行了设计,可以满足各自平台卫星的运输要求。
与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的结构不同,遥感卫星为特有的非承力筒贯通结构构型,其整星运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由于遥感卫星不同的有效载荷对构型的影响以及有效载荷对运输环境的需求,对包装箱的通用性、温度、减振、漏率、过程监控、在线分析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运输的状态简单,均为整星状态,而遥感卫星运输为整星运输和分舱运输两种工况;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在陆上运输时间短,过程中为手动充排气,无法满足遥感平台长时间的陆上运输充排气要求;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包装箱内安装2个冲击记录仪,用于记录运输力学环境,无法满足遥感卫星需要多路实时监控分析的要求,由于现有的包装箱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对多功能、通用包装箱的需求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满足不同遥感卫星整星及分舱运输的包装箱,旨在提高包装箱的使用性能,满足遥感卫星运输过程的温度、减振、漏率、过程监控、在线分析等需求,实现卫星包装运输技术水平的提升。
本发明的遥感卫星通用运输包装箱,主要包括密封连接的箱罩和箱底,箱罩上设置有空调机、温湿度传感器及显示表、压力表、能自动和/或手动充排气的充排气装置、起吊吊点、运输固定点以及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箱底的底部设置有具有升降功能的脚轮及供牵引包装箱的牵引装置,箱底内侧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方设置有供整星运输的L型支架或供分舱运输的运输支架、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冲击传感器以及使包装箱内的温湿度均匀的风机,箱底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导向装置,其中,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冲击传感器、空调机、充排气装置进行电通信,并与远程控制终端进行电通信以便对遥感卫星运输进行远程实时控制。
优选地,上述包装箱内还设置有干燥剂箱;
优选地,上述箱罩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监测速度和方位的GPS装置,并与远程控制终端进行电通信。
其中,密封连接的箱罩和箱底通过快卸的搭扣或螺栓进行连接,且优选两者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其中,上述箱罩和箱底为钟罩式结构。
优选地,脚轮为四个,优选设置在箱底四个角上。
其中,箱底和箱罩各设有四个吊点,分别用于起吊箱底和箱罩。
优选地,风机为四台轴流风机,分别设置在箱底内侧的四角上。
其中,箱罩和箱底为夹层结构,内部夹层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其中,所述箱底框架为刚性梁焊接的支撑结构和蒙皮焊接而成。
例如,蒙皮为铝蒙皮和/或不锈钢蒙皮。
优选地,减震装置采用与水平面倾斜45°角布置并通过螺栓和箱底以及L型支架或垂直运输支架进行连接。
优选地,包装箱上还可以设置有检漏口。
遥感卫星通用运输包装箱可以满足不同遥感卫星整星状态和分舱状态多种工况的公路、铁路运输、系统检漏和全程的温度、湿度、压力、振动、冲击监控及在线分析等功能,对确保遥感卫星的整星或分舱高可靠性运输、缩短卫星总装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遥感卫星通用运输包装箱的示意图;图2为包装箱A向视图,图3为包装箱B向视图;
图中,1-运输固定点、2-箱表温湿度计、3-检漏口、4-箱罩、5-导向装置、6-压力表、7-固定装置、8-箱底、9-升降脚轮、11-车载空调、12-密封圈、13-L型支架、14-箱罩吊点、15-箱底兼整箱吊点、16-气压平衡口、17-转向机构、18-电控箱、19-冷凝水排放装置、20-搭扣;
图4为现有技术中整星运输箱底布局示意图;
图中,10-辅助支撑、21-风机、22-整星适配器、23-干燥剂箱、35-L型支架吊点;
图5为现有技术中分舱运输箱底布局示意图;
图中,24-服务舱垂直运输架、25-载荷舱垂直运输架;
图6为现有技术中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26-过渡连接板、27-减振器、28-减振安装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