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1750.5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科远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5 | 分类号: | H04N7/15;H04N7/24;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流转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用于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多个会议终端或外设之间转发视频码流,所述视频码流由一所述会议终端或外设生成,所述视频会议系统包括多个转发单元,所述多个会议终端或外设分别接入所述多个转发单元,所述转发单元用于在相互之间、以及向所述多个会议终端或外设发送或接收所述视频码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建立一码流转发路径,以均衡所述多个转发单元负载的视频流量,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为从根转发单元向结点转发单元发送所述视频码流的网络路径,其包括多段直通链路,所述直通链路为从一个所述转发单元到其邻居单元的网络路径,所述邻居单元为与所述转发单元直接网络互通的另一个转发单元,所述根转发单元为生成所述视频码流的会议终端或外设所接入的转发单元,所述结点转发单元为其他会议终端或外设所接入的转发单元;
b)、所述根转发单元按所述码流转发路径向所述结点转发单元发送所述视频码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步骤:
S01)、从所述根转发单元出发遍历一所述结点转发单元,并将遍历过程中经过的所述直通链路唯一地存入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中;
S02)、根据所述码流转发路径,计算每一所述转发单元负载的视频流量;
S03)、当某一所述转发单元负载的视频流量超过第一阈值时,断开该转发单元与其他结点转发单元之间的直通链路;
S04)、判断各所述结点转发单元是否均已被遍历,若没有,回到步骤S01继续进行遍历,否则,结束遍历过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04之后还包括步骤:
S05)、对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中的直通链路进行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每个所述转发单元的至少一个邻居单元信息;
S12)、设定根转发单元为第一转发单元;
S13)、所述第一转发单元向第二转发单元发送一联络信令,所述第二转发单元为所述第一转发单元的邻居单元,所述第二转发单元收到所述联络信令后,不再作为所述第一转发单元的邻居单元,将从所述第一转发单元到所述第二转发单元的直通链路唯一地存入所述码流转发路径;
S14)、将所述第一转发单元设定为回溯转发单元,以所述第二转发单元作为所述第一转发单元,以所述第二转发单元的邻居单元作为所述第二转发单元;
S15)、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3和S14,直到所述第一转发单元没有邻居单元;
S16)、以所述回溯转发单元作为所述第一转发单元,以所述回溯转发单元的邻居单元作为所述第二转发单元;
S17)、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3、S14、S15和S16,直到完成所述遍历过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结点转发单元互为邻居单元。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视频码流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7之后还包括步骤:
S18)、对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中的直通链路进行设定。
7.一种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在通信网络中进行视频会议,包括:
多个会议终端或外设,用于参加视频会议;
多个转发单元,用于在相互之间、以及向多个会议终端或外设发送或接收视频码流;及
至少一个多点控制单元,其通过控制所述转发单元发送或接收联络信令建立一码流转发路径以均衡所述转发单元负载的视频流量,以及控制所述转发单元按所述码流转发路径转发所述视频码流,其中,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为从根转发单元向结点转发单元发送所述视频码流的网络路径,其包括多段直通链路,所述直通链路为从一个所述转发单元到与其直接相连的另一个所述转发单元的网络路径,所述根转发单元为生成所述视频码流的会议终端或外设所接入的转发单元,所述结点转发单元为其他会议终端或外设所接入的转发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频会议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码流转发路径设定单元,用于对所述码流转发路径中的直通链路进行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科远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科远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175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追尾主动避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导航开关的旋转编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