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管道堵漏器及其加工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59727.2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8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黄争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争鸣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B29C70/48;B29C70/36;B29C7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管道 堵漏 及其 加工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快速管道堵漏器,由分开成两半的壳体和橡胶密封件构成,其中密封件由密封条与密封圈组成,螺栓穿过壳体侧边法兰将两半壳体连接起来后形成贯穿的管孔,密封条置于壳体侧边的法兰面上,密封圈则布置在管孔的内侧,通过压缩密封圈的方式将堵漏器固定在管道泄漏点前后的两个不同管口截面,其特征在于:堵漏器的两半壳体由纤维增强树脂制成,橡胶密封条的横截面为上半部宽、下半部窄的非等宽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边法兰为内侧低、外侧高的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采用以下五种方法之一或者它们之间的组合制备:
A、湿法成型:预先加工有一个凸模或者一个凹模,其中凸模的外表面与待成型壳体的内表面形状相同,而凹模的内表面则与待成型壳体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将浸润过树脂的纤维布逐层包覆在凸模的外表面,或者将浸润过树脂的纤维布逐层铺覆在凹模的内表面,也可以在凸模上或者凹模内边铺覆纤维布边涂刷树脂,达到设计层数后,常温或50℃-500℃的中温下固化,脱模后得到壳体半成品,再进行必要的机加工得到;
B、树脂传递成型:预先加工一对凸、凹模,两者合模后彼此的间隙构成壳体的几何结构尺寸,将未浸胶的干纤维布按设计要求逐层铺放在凸模外表面、合上凹模,或者铺放在凹模内表面、合上凸模,锁模并向纤维中注射树脂使纤维浸胶,常温或50℃-500℃的中温下固化,脱模得到壳体半成品,再进行必要机加工得到;
C、真空吸塑成型:预先加工有一个凸模或者一个凹模,其中凸模的外表面与待成型壳体的内表面形状相同,而凹模的内表面则与待成型壳体的外表面形状相同,将未浸胶的干纤维布逐层包覆在凸模的外表面,或者将干纤维布逐层铺覆在凹模的内表面,再将柔性密封膜布包覆在铺设有纤维的凸模或凹模的外部,采用真空泵抽去纤维中的空气,使密封膜布紧紧贴服在纤维的外表面,打开进料口,依靠真空吸力将树脂吸入纤维内使其浸胶,常温或50℃-500℃的中温下固化,脱模得到壳体半成品,再进行必要机加工得到;
D、模压成型:预先加工一对凸、凹模,两者合模后彼此的间隙构成壳体的几何结构尺寸,在凹模内铺放模塑料或预浸料并使模具保持在50℃-500℃的中温状态,通过凸模与凹模之间的挤压、热熔,由模塑料或预浸料制成壳体的半成品,再进行必要机加工得到;
E、喷射成型:预先加工一对凸、凹模,两者合模后的模腔构成壳体的几何结构尺寸并留有进料口和排气孔,将纤维和树脂的混合料通过进料口推挤到模腔内,经室温或50℃-500℃的中温固化后,出模即为壳体的半成品,再进行必要机加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塑料包括由纤维、树脂及填料混合而成的片状模塑料SMC、团状模塑料BMC或DMC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浸料是由纤维经树脂预先浸润并干燥过的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或纤维布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碳化硅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棉麻纤维、芦苇纤维或者由这些纤维所纺织成的布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它们之间的复合体,所述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条的横截面为直角形、T字形或铲刀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管道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密封条横截面上半部宽边的表面加工成凸凹不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争鸣,未经黄争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97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网络服务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氟代磷腈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