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8001.7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守勤;周如禄;陈永春;郭中权;谢毫;肖艳;柳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处理 井下 生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初沉池、生物氧化过滤装置,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
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并与所述初沉池连通;
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生产用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
前段同步氧化单元,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排泥口,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一填料,所述第一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
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二排泥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设置有生长有微生物的第二填料,所述第二填料中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一部分填料和第二部分填料,所述第一部分填料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填料的上面,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孔径。
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穿设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并设置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的底部,所述曝气管与供风设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密度为4000-7000个/m2,所述第一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15000-25000个/m2,所述第二部分填料中的第二过滤孔的密度为25000-40000个/m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填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一填料下部固定装置之间;
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填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填料上部固定装置和所述第二填料下部固定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一集泥斗,且所述第一集泥斗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排泥口连通;
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还设置有第二集泥斗,且所述第二集泥斗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排泥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滤单元包括中间水池、用于提供压力的加压泵以及与所述加压泵相连的超滤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紫外线消毒装置和二氧化氯消毒装置;
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与所述超滤装置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滤装置为板式,管式或卷式超滤装置。
9.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装置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该方法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经生物氧化过滤装置顶部设置的污水入口进入生物氧化过滤装置;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降解和过滤;
再依次通过超滤单元、消毒单元和清水池;所述超滤单元用于将污水中的微粒子滤去;
最后经所述清水池底部设置的生产用水出口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作井下生产用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包括前段同步氧化单元和后段吸附过滤单元;
所述生物氧化过滤装置对污水进行氧化降解和过滤包括:
初沉池中的污水经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顶部设置的污水入口进入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污水在所述前段同步氧化单元中自上而下流动,然后通过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底部设置的进水口进入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污水在所述后段吸附过滤单元中自下而上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80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镇静安神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