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水、风冷钢锭模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6037.1 | 申请日: | 2012-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3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艾新港;吕楠;李珺;李胜利;王宁;陶军;侯忠霖;沙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7/06 | 分类号: | B22D7/06;B22D7/12;B22D27/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钢锭 顺序 凝固 风冷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生产工艺设备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水、风冷钢锭模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重型设备、军用装备需要越来越多的特厚钢板,比如海洋石油平台、航空母舰装甲板、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汽包、大型水电站闸门、原子能发电站外壳等。这些板类件不仅趋于大重量、超厚度,而且对疏松、缩孔、偏析等内部缺陷,以及裂纹、翻皮、结疤等外部缺陷的要求极为严格。目前国内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大型钢构件仍依靠进口,急待自主研发优质大型钢锭,以满足对大型板类的要求。
高温钢液浇注成型主要有两种方式:模铸和连铸。连铸不能满足大型特厚钢板大重量、超厚度,以及对钢锭内外部质量极为严格的要求。而传统模铸生产通常采用铸铁模加保温帽的下注法,钢锭的凝固过程是靠钢液通过模壁向外自然散热来实现的。大钢锭断面尺寸中心与表面的距离远,散热阻力大,所以钢锭的凝固过程越靠近芯部结晶速度越低,选分结晶作用突出、偏析严重;另外传统模铸工艺生产大型钢锭必须将帽口设计大一些,降低了成材率,增加了成本;而且大锭型内部更易产生疏松和缩孔缺陷,因此传统模铸工艺很难生产优质大型钢锭。目前中国最大的模铸扁钢锭单重达到了40t,而且这种锭型对于成材有探伤要求的特厚规格(大于200mm)很难满足。
发达国家通常采用定向凝固工艺生产大型坯料。该工艺通过绝热或发热材料来抑制从侧壁和顶部散热,在底部强制冷却保证凝固前沿从底部向上单向推进,使钢液从底面向上结晶,使最终凝固区移至上部。彻底克服了传统模铸工艺中的“内部缺陷和偏析”问题。但是成坯后坯料表面清理量大,特别在上表面,由于最终凝固形成的碟形和偏析区造成该面清理量非常巨大,而且清理工作也十分困难,能源及金属消耗很大,原料加工成本非常高,成材率低。
采用电渣重熔技术生产大型板材原料需要2次熔化,生产成本极高,只能用于生产极特殊品种。
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方式可以生产优质钢锭,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有:“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风冷装置”,公开(公告)号:CN101797638A,提出一种风冷装置来实现大型锻造用钢锭的顺序凝固。该风冷装置是由平行放置的多组环形风管组成的冷却系统,环绕于钢锭模外侧中下部,风管内侧均匀设有多个喷风孔或喷嘴,每个风管各自单独设有压缩空气进气管和用于调节通气量的阀门。当浇注完成后,各风管随钢锭凝固进程自下而上对钢锭模表面进行通风冷却,可实现钢锭的顺序凝固,可以减轻钢锭芯部疏松,提高致密度,改善偏析程度,从而可获得高质量钢锭。但是这种风冷装置的强制冷却效果与水冷相比较差,在钢锭模外部进行较弱的风冷,改善钢锭质量的效果不显著。
采用钢锭模内部采用水冷方式可以生产高质量的钢锭,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有:“深、扁、长形水冷钢锭铜模”,公开(公告)号:CN101797638A,在具有深、扁、长形的紫铜内腔背面挖一水路槽和一密封槽,在内腔两面各固定一个外水套组成的钢锭模。其被浇铸钢锭的中心距离,距紫铜腔内腔距离小,热传导快,虽然钢水不断倒入但被四周流动冷却水冷却,因此钢水冷却快,结晶好,而且钢水表面氧化小,收得率可高达98%。但是该钢锭没有采用分层冷却,钢锭采用同一种冷却强度,不能实现钢锭从下至上顺序凝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水、风冷钢锭模及其应用,旨在通过控制钢锭自下而上的强制冷却强度及强制冷却时间,在加快钢锭的凝固速度的同时保障钢锭液芯顺次向上凝固,进而可以同时减少钢锭的偏析与疏松缺陷,提高铸锭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水、风冷钢锭模其结构如下:
钢锭模的断面呈矩形或圆形或多边形,钢锭模的材质包括铸铁或铜等导热良好的金属,钢锭模从下至上设有2~1000个独立的通水和通风的冷却槽,每层冷却槽在钢锭模背部设置隔板,隔板两侧分别固定外套管,连接各自的水、风管路换向阀,实现一端进水和风、一端出水和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钢锭顺序凝固的水、风冷钢锭模的应用方法如下:
控制水速为6~30m/s,水温1~80℃,通水时间0.1~20小时;风速为2~50m/s,风温10~1000℃,通风时间0.1~20小时。
通过控制不同水、风冷却槽内通入水和风的温度和时间,来实现钢锭不同高度的不同强制冷却强度及时间,保证从下至上各层通水、通风温度逐渐升高,通水、通风量逐渐减小及通水、通风时间逐渐减小的方式,来实现冷却强度由下至上逐渐减轻,使钢锭液芯下部先于上部凝固,进而保证钢锭内部补缩通道畅通,减轻钢锭内部疏松程度、避免缩孔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6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铝合金铸坯预埋不锈钢管道工艺
- 下一篇:一种含硼贝氏体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