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差速式齿轮无级自动变速箱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1116.3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建伟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F16H57/0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差速式 齿轮 无级 自动 变速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至分为三类且各自有优缺点:第一类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结构复杂、能量传递损失大、换挡时有“突跳”感;第二类为CVT无级变速器它的优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变速平滑、动力零损失,缺点是传动带易损坏,不能承受过大载荷;第三类为DSG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它的优点是集成了两组离合器和两组换挡齿轮交替将动力传递给齿轮,没有浪费地做功,节油、提速快,缺点是部件增多故障楷率增大,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三种类型变速器的缺陷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既有齿轮传动大扭力的优点,又有无级变速的平滑,动力零损失的优势,和大传动比的性能。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差速器原理(原理不再阐述),把差速器输出轴两端分别套上一个大直径高速带动齿轮和一个小直径底速带动齿轮,两个齿轮又分别同变速箱输出轴上的小直径从动齿轮和大直径从动齿轮相咬合,差速器主齿轮与高速带动齿轮所连轴之间设有一摩擦压力弹簧;当转动力通过差速器输入轴传递给差速器主齿轮后带动差速器左右两个输出轴转动,由于左端高速带动齿轮直径大扭矩力小无法带动小直径从动齿轮,这时由差速器的特殊结构根据最小能耗原理自动将转动扭力加载到右端小直径底速带动齿轮上,很容易就带动大直径从动齿轮让汽车起步,此时变速箱输出轴上的高速从动小齿轮也同向转动,又由于差速器主齿轮与左端输出轴有一定的摩擦力,因此差速器主齿轮转动力直接加载在高速大直径齿轮上,带动高速小齿轮加速转动,使汽车逐渐加速;当上坡需要大扭力时差速器自动将力加载到右边底速齿轮上;这样差速器在大扭力底转速和小扭力高转速之间自动控制实现汽车自动变速。使差速器这个最具智慧的发明发挥更具智慧的效果。如果可将转动力从差速器右端的输出轴上输入,能实现底速(L挡)不变。在此变速箱前端加装一套控制离合系统就组成一套齿轮无级自动变速器了。
它的有宜效果是加速快且平滑、转速比大、节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于各种轻重型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原理图
图中1.为差速结构动力输入轴;2.为差速器主齿轮;3.差速器左输出轴;4.高速带动齿轮;5.差速器右输出轴;6.底速带动齿轮;7.变速箱输出轴;8.底速从动齿轮;9.高速从动齿轮;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差速机构左右两个输出轴3、5分别与箱体两端轴承上相连,差速器输入轴1从箱体一侧穿出与离合器相连,差速器左右两端输出轴3和5上分别套有一个大直径高速带动齿轮4和小直径底速带动齿轮6并分别与平行安装在箱体内的变速箱输出轴7上的从动小齿轮9和从动大齿轮8相咬合,差速器大齿轮2与左端输出轴3之间设有一摩擦力弹簧10;当转动力由转轴1传递到差速器主齿轮2所连高速齿轮4上时由于扭力小不能带动齿轮9转动,此时由差速器的特殊结构根据最小能耗原理自动将扭矩力加载到底速带动齿轮6上带动从动齿轮8通过输出轴7轻松让汽车起步,此时齿轮9也同向转动,由于差速器主齿轮2与左输出轴3之间设有摩擦力压簧10此时转动扭力就直接加载到高速带动齿轮4上,使汽车逐渐加速达到最高转速比,当汽车上坡需要较大扭力时差速器高速齿轮4带动无力时,差速器自动将转动扭力加载到右端底速带动齿轮6上以获得较大扭力带动汽车行驶,实现自动变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建伟,未经吕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