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45655.6 | 申请日: | 2012-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以太网 供电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和装置,控制单元通知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对受电设备进行检测,在所述受电设备满足指定条件后,通知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对应供电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通知对所述受电设备进行供电,所述控制单元通知另一路供电设备不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在所述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为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过程中,所述控制单元检测到满足预设的倒换条件时,通知所述两路供电设备中空闲的供电设备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本发明实施例对以太网供电系统实现了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其中一路出现问题时,另外一路正常运行的保护方案,并且在两路均正常供电时候,实现PD端负载均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中的以太网供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技术也即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是指通过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以太网网络供电,其可靠供电的距离最长为100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IP电话、无线AP(Access Point,接入点)、便携设备充电器、刷卡机、摄像头、数据采集等终端的集中式电源供电,对于这些终端而言不再需要考虑其室内电源系统布线的问题,在接入网络的同时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供电。
传统的POE技术遵循802.3af/802.3at标准。在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供电设备)侧,其根据使用3类或5类双绞线8根线中的哪4根来传送电压而分成AlternativeA和Alternative B两种模式。而在PD(Powered Device,受电设备)侧则使用桥接的电路,与两种模式均可对接,不对其进行限制。
一般的PD设备都是一些小型化的设备,所以提供一个端口也即一个RJ45口同时完成数据和电源的传送,但是这种应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即一旦这条供电链路的PSE侧电源出现问题,那么PD设备则完全失去电源,也就与PSE主机侧完全失去通信。另外如果PD端所需功耗达到了802.3at标准规定的最大功耗,长时间以最大功耗运行必定又会对PSE侧的设备寿命产生一定影响,这样更加大了风险性。因此如果将POE技术应用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场景中,那么这种应用就缺乏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用于十分重要场合的一些POE监控摄像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太网供电方法和装置,减小POE供电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景应用时候的风险,增加其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两路供电设备,所述两路供电设备分别为第一供电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通知所述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对受电设备进行检测,在所述受电设备满足指定条件后,通知所述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通知另一路供电设备不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以及,在所述两路供电设备其中之一为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过程中,检测到满足预设的倒换条件时,通知所述两路供电设备中空闲的供电设备对所述受电设备供电;
所述第一供电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对所述受电设备进行供电或不供电;
所述第二供电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对所述受电设备进行供电或不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受电设备满足指定条件包括:所述受电设备的阻值为预设的标准阻值。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满足预设的倒换条件包括:所述控制单元与当前为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供电设备通讯异常,或者,当前为所述受电设备供电的供电设备的供电状态异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供电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第一供电设备和第二供电设备,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5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