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柔软纺织品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38051.9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1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燕;张晴;刘同娟;佐藤雅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6 | 分类号: | D04B1/16;A41B17/00;A41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软 纺织品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超柔软纺织品及其用途,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内衣制作、具有超柔软手感的含聚酯纤维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内衣织物除了花色要符合消费者要求外,考虑到穿着舒适性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柔软手感。织物的手感是织物某些机械性能对人的手掌所引起的刺激的综合反映,织物的弯曲、表面摩擦和压缩性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可采用机械柔软整理和化学柔软整理。机械柔软整理的方法为松弛织物结构,经多次屈曲和轧压降低织物的刚度以及增加织物表面的丰满度和蓬松度。化学柔软整理的方法包括柔软剂、砂洗和生物酶处理。其中柔软剂整理,是利用柔软剂的作用,减少织物中纱线间或纤维间的摩擦阻力以及织物与人手之间的摩擦阻力,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柔软剂分为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环氧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和嵌段直链三元共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等。由于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和环氧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易发生黄变、乳液不稳定的问题,使用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和氨基聚醚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加工后的纺织品顺滑感差,柔软感不佳。
专利CN201010145393.7中公开了一种棉针织面料的柔软加工方法,所用柔软整理剂为氨基改性聚硅氧烷柔软剂,此方法加工后棉针织面料获得了水柔棉似的手感,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存在乳液不稳定、加工品易发生黄变的问题。
另外,专利CN200710302525.0中,提到使用同时兼有亲水性和柔软性的聚酯树脂进行整理加工,获得了优良的手感,但一般聚酯类的柔软剂存在耐久性不良和价格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超柔软手感、低黄变性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纺织品及其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的超柔软纺织品为含有20~50重量%聚酯纤维的针织物,该纺织品的组织为纬平针组织,其抗弯弹性模量为0.2~1.0N/cm2,动摩擦系数为0.2 ~0.4。该纺织品的组织为毛圈组织,其抗弯弹性模量为0.1~0.8N/cm2,动摩擦系数为0.2 ~0.4。
抗弯刚度是指织物抵抗弯曲方向形状变化的能力。常用来评价相反的特性—柔软度。抗弯刚度越大表示织物越硬;考虑到抗弯刚度随织物的厚度而变化,本发明以织物厚度的三次方除抗弯刚度,即得抗弯弹性模量q用来评价柔软性。抗弯弹性模量数值越大,表示材料刚性越大,反之,越柔软。
当然织物在具备柔软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滑爽感,而织物的滑爽感与其表面摩擦性能有关。本发明采用动摩擦系数来表征滑爽感,当动摩擦系数越低,手感越滑爽。
所述聚酯纤维中单纤维表面上覆盖的树脂膜的平均膜厚在 0.005~0.600 微米之间、且膜中至少含有机硅-聚醚-氨基三元共聚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膜的平均厚度在0.005微米以下时,也就是说高分子化合物的附着量过少,起不到减少摩擦的作用,因而手感也就得不到明显改善;树脂膜的平均厚度在0.600微米以上时,附着量过多、过厚,虽然手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会带来吸水性下降的问题。树脂膜的平均厚度优选0.050~0.400微米。另外考虑到加工成本及织物性能,上述树脂膜中三元共聚化合物的含量优选2~10重量%(相对于织物)。
本发明所采用的聚酯纤维为普通聚酯纤维(PET)或者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CDP),单纤维纤度为0.5~2.0 dtex。单纤维纤度超过2.0dtex时,手感很难改善到超柔软;单纤维纤度低于0.5dtex时,纺丝技术上比较困难。
其中优选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CDP),其不仅自身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而且还可与羊毛等天然纤维同浴染色,便于混纺织物简化染色工艺。
本发明的纺织品中还可以含有棉纤维、麻纤维、羊毛等天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粘胶纤维(Rayon)、醋酸纤维等再生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聚丙烯腈(AC)、聚氨酯(PU)等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8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性黑板擦
- 下一篇:一种调整硅棒晶向偏离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