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洛氏鱥苗种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5514.6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5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泉;尹家胜;徐伟;白庆利;耿龙武;张颖;张玉勇;贾钟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洛氏鱥 苗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i)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鱥属PhoxinusAgassiz,曾用名长尾鱥、拉氏鱥,渔民常称为柳根池。洛氏鱥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自然状况下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及黑龙江流域,该鱼身体较长,稍侧扁,呈纺锤形,背部灰黄色灰黄色,有小黑斑点,自背部正中至尾柄有不明显的黑条纹,腹部和体侧银黄色或银白色。该鱼为杂食性,自然状况下以水生植物、藻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其生存水温要求不高,即可生活在冷水水域,也可生活在温水水域。该鱼具有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肌间刺较少、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污染、产卵场破坏和过渡捕捞,该鱼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目前该鱼市场平局价格在60~70元/kg,春季最高价格达到100元/kg以上。而现有不存在洛氏鱥苗种人工培育方法,因此只能捕捞自然生长的苗种,这种方法获得的洛氏鱥苗种远满足不了现在养殖的需求,因此开发一种洛氏鱥人工受精卵的采集、孵化和初孵仔鱼培育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现有不存在洛氏鱥苗种人工培育方法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洛氏鱥苗种的培育方法。
一种洛氏鱥苗种的培育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一、人工催产:首先挑选体健无伤的雌洛氏鱥和雄洛氏鱥为亲鱼,在亲鱼背鳍基部注射催产药物,然后在温度为14℃~16℃流水中养殖3~5天,即完成人工催产;二、受精:按雌洛氏鱥与雄洛氏鱥比例为(5~7):3收集雄洛氏鱥精液放置烧杯中,收集雌洛氏鱥鱼卵置于产卵盆中,然后将收集得到雄洛氏鱥精液倒入产卵盆中与雌洛氏鱥鱼卵进行人工授精,即完成受精,得到受精卵;三、孵化:首先将孵化槽内底部铺上16~24目的小网,再将受精卵均匀撒在孵化槽小网上,然后在17℃~19℃水温、水流速度为0.15L/s~0.25L/s下进行孵化,且在孵化期间每日采用500ppm的甲醛消毒一次,孵化3~5天鱼苗开始破膜,破膜后3天仔鱼开始上浮,即完成受精卵的孵化;四、仔鱼的培育:将孵化槽中上浮仔鱼,投喂鸡蛋黄,投喂3天后按放养密度为10万尾/亩~25万尾/亩放入苗种培育池中饲养,在苗种培育池中饲养5天后每天每亩投加鱼苗饲料5kg~6kg,至鱼苗体长为0.9cm~1.2cm为止,当鱼苗体长为0.9cm~1.2cm投加人工饲料饲养,在苗种培育池中饲养期间每周应换水2/5~3/5,换入的新水溶氧量为7mg/L~8mg/L,共饲养19天~21天,既完成洛氏鱥苗种培育。
本发明优点:一、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培育苗种品质好,填补了我国土著野生洛氏鱥苗种的培育技术的空白;二、本发明实现了野生洛氏鱥受精卵的制备、孵化和苗种的全人工培育,有效地解决了洛氏鱥苗种开发过程中精液和卵无法同时采集,受精卵无法制备的问题;三、本发明首次实现了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洛氏鱥自然种群的复壮,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开发了一个新品种,同时也为与洛氏鱥繁殖生理和食性情况相似的其他土著野生鱥属鱼类的人工开发提供理论数据和实践经验;四、本发明的孵化槽采用玻璃钢制备而成,长2.5m、宽40cm、高20cm,在孵化槽内底部铺上16~24目的小网,小网按照孵化槽大小制作,既保证桶式流水孵化器的特性,同时优避免了鱼卵和初伏仔鱼随着水流流失。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一种洛氏鱥苗种的培育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5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