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铌-铁共生矿的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1985.1 | 申请日: | 201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刘牡丹;刘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B3/08 | 分类号: | C22B3/08;C22B3/44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地址: | 51065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共生矿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铌-铁共生矿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蕴藏了丰富的稀土-铌-铁共生矿资源,这类资源的显著特点是有价元素含量低,嵌布关系紧密,采用物理选矿方法无法有效分离和富集。
国内许多学者采用冶金方法对这类矿石进行了研究。如高鹏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6):886-889)以TFe32.17%,REO7.14%,Nb2O50.127%的原矿为原料,在还原温度1225℃,还原时间30min,配碳比2的条件下进行深度还原,还原物料经阶段磨矿-粗细分选后,得到铁品位91.61%,回收率93.23%的铁粉,尾矿中REO含量12.25%,回收率98.73%,可作为分选稀土的原料,不过该工艺没有提及对铌的回收,而且对稀土的进一步提取亦未做详细研究。方觉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7(1):35-40)对Nb2O51.82%,TFe51.6%的铌精矿,提出了选择性还原-熔分-铌铁冶炼的处理方案,可获得铌含量14%的铌铁,铌的总回收率>80%,铁的总回收率>90%,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耗大,对设备的要求高,工业化难度大。陈宏(《宝钢技术》,1998,5:26-29)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对经重选得到的含铌铁矿粉(TFe53.7%,REO含量1.5%,Nb2O5含量1.77%)进行处理,除铁率达到96.5%,非磁性物中Nb2O5含量提高到6.91%,然而该工艺未对铌的提取做进一步研究,而且整个流程未考虑稀土的回收。
从已开展的研究来看,冶金法可有效实现稀土-铌-铁共生矿中铁的回收,而对于稀土和铌则尚未有经济、有效的技术实现其综合回收,导致这类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价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一种TFe38.25%,REO含量1.43%,Nb2O5含量1.62%,SiO2含量23.18%,Al2O3含量6.85%的稀土-铌-铁共生矿为原料,针对目前稀土-铌-铁共生稀有金属矿中稀土和铌难以通过物理选矿分离和富集的现状,提出一种综合回收稀土、铌和铁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以下步骤组成:
(1)原矿磨矿至-0.074mm含量占60%以上,按质量分数5~20%和5~30%添加CaCO3和NaCl,混匀后造球,干球团在1000~1200℃加热120~180min,产物球磨至-0.074mm含量占60%以上,在500~2000Oe的场强下磁选,得到还原铁粉和磁选尾矿;
(2)分别向步骤1得到的磁选尾矿中添加其质量2~10%的硫酸钠和1.2~2倍的浓硫酸,混匀,在150~350℃酸化90~240min得到酸化渣,按1/1~1.5/1的液固比加水至酸化渣,在75~100℃一次浸出30~150min,固液分离后得到一次浸出液和一次浸出渣;
(3)按5/1~15/1的液固比加水至步骤2得到的一次浸出渣,浸出30~150min,固液分离后得到二次浸出液和二次浸出渣;
(4)采用碳酸钙中和步骤2得到的一次浸出液pH值至1.0~2.0,固液分离后得到硫酸钙和一次中和溶液,添加氨水调节一次中和溶液的pH值4.0~5.0,得到氢氧化铌沉淀,在700~900℃煅烧沉淀60~90min,得到铌精矿;
(5)添加氢氧化钠调节步骤3得到的二次浸出液pH值至0.5~2.0,得到二次中和溶液,分析溶液中稀土含量,按稀土/草酸质量比为1/1~1/1.5添加草酸至二次中和溶液,得到稀土草酸盐沉淀,在800~950℃煅烧沉淀30~60min,得到稀土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1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