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冷却塔出口湿热气流形成雾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922.0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王东海;侯燕鸿;吕志峰;赵云驰;杨若冰;刘新建;李凤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 冷却塔 出口 湿热 气流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评估电厂冷却塔对环境影响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确定冷却塔雾羽的轨迹、范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内陆核电厂址,常规岛循环冷却散热系统常采用冷却塔循环冷却方案。《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第五章要求评价散热系统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冷却塔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包括冷却塔出口逸出的湿热气流(雾羽)在空气中的飘移扩散。
湿热气流中的水滴洒落在周围相当范围的环境中,会产生各种危害。例如,60万千万机组的循环水冷却塔一般达到150米高,上出口直径也达120米左右,形成的巨大湿热气流在空中可达数百米,遮挡阳光在地面形成阴影,飘滴沉降到地面形成降水,冬季容易结冰,有的海水冷却塔雾羽含有的盐份沉积,损害周围农作物,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等。
目前,国内尚未有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模拟冷却塔雾羽的方法及手段。本方法采用数学统计学原理,通过数学模型方法评价长期(一年或一季度)冷却塔出口的湿热气流,用频率表示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周围环境的累积影响程度。此方法是针对电厂湿式冷却塔的专业评价方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气象条件、冷却塔运行的实时变化性,以及雾羽的水气两相流的特点,如果不采用本方法评价雾羽,无法准确评价电厂冷却塔雾羽飘移扩散的年度、季度影响范围、程度,无法真正评价冷却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出口湿热气流形成的雾羽状态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能够得出冷却塔雾羽在各个方向上扩散的长度、高度,并且还能够评价电厂冷却塔雾羽飘移扩散的年度、季度影响范围、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计算冷却塔出口湿热气流形成雾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冷却塔塔型、尺寸及气象数据;
(2)确定冷却塔出口雾羽水蒸汽和外界空气的混合情况;雾羽水蒸汽和外界空气的混合情况通过挟带率分数、挟带速度来表示,所述的水蒸汽和空气的总水量是守恒的;
(3)利用质量、动量、能量的守恒定律建立耦合非线性方程组,求得雾羽的数据参数,并进一步求得雾羽挟带空气的形式;
(4)计算尾流产生的拖拽力对雾羽的影响;
(5)利用等效高斯剖面通量来确定可见雾羽的半径,具体方法为:根据热焓通量求得雾羽温度,再确定不同温度下,雾羽不同半径处的外界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率,在雾羽横截面的混合率达到完全饱和时,为可见雾羽的半径;
(6)判断雾羽中空气的占比率是否达到100%,如果否,则返回步骤(2);如果是,则表示雾羽结束。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计算冷却塔出口湿热气流形成雾羽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挟带率分数、挟带速度由如下公式定义:
上述公式中,Ψm为雾羽横截面的质量通量,s为雾羽中轴线到塔出口平面的距离,μ为挟带率分数,R为雾羽的温度从中心计算的半径,ρa为雾羽外界空气在动量半径上的密度,为雾羽空气在动量半径上的平均密度,Ue为挟带速度,V为雾羽总速度。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计算冷却塔出口湿热气流形成雾羽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利用质量、动量、能量的守恒定律建立的耦合非线性方程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向器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吸入粗水过滤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