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7351.0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程丽华;孙杰;毕学军;刘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2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厂 循环 冷却水 中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中水处理后可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其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石灰软化法、离子交换法、超滤/纳滤双膜法等。离子树脂交换法耗盐量大,周期长,废液产生量大,成本高,普遍适用性差。双膜法虽然出水水质好,但是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且运行维护难度大。
目前在电厂中使用广泛、运行可靠且经验成熟的方法多为石灰软化法。石灰软化即向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投加Ca(OH)2乳液,新增OH-离子与原水中的HCO3-离子反应生成CO32-离子,然后CO32-和原水中的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从水中分离,从而降低水中的钙硬度、甲基橙碱度和部分TDS(溶解性总固体),以达到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标准。但是传统石灰软化法存在很多的缺陷:①产生的化学污泥含水量高,使用常规方法难以脱水,并且污泥难以处置;②澄清出水中CaCO3常常处于过饱和状态,CaCO3难以析出结晶,出水安定性差;③传统石灰法处理系统的管道容易结垢和堵塞,且不易去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中水处理采用的石灰软化法存在的化学污泥含水率高、难以脱水、出水安定性差以及污泥难以处置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污泥脱水、出水安定性好且不易造成管道结垢的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粉煤灰前置处理、石灰软化、絮凝和澄清四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1)粉煤灰前置处理阶段:
采用小粒径或中等粒径颗粒且以珠状颗粒为主的粉煤灰,其中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占80%以上,珠状颗粒至少占到粉煤灰质量的70%,将上述粉煤灰直接投加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使水中粉煤灰的浓度达到270mg/L,以400转/分钟-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4分钟-5分钟。
(2)石灰软化阶段:
向经过粉煤灰前置处理后的粉煤灰与原水的混合液中投加10%的石灰乳液,使混合液中的CaO浓度达到270mg/L,以400转/分钟-5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分钟-3分钟,然后投加硫酸铝絮凝剂,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铝含量达到150mg/L,并以400转/分钟-5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分钟-3分钟,使石灰乳液及絮凝剂与混合液充分混合溶解。
石灰乳中的OH-与原水中的HCO3-反应生成CO32-,然后CO32-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以吸附水中有机物质和悬浮固体,并从水中沉淀分离出来,从而去除原水中的部分钙硬度、甲基橙碱度和TDS;絮凝剂的作用是使混合液中比重小、粒径小的粉煤灰和处于过饱和状态的CaCO3充分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水澄清。
(3)絮凝阶段:
由于在石灰软化阶段只将粉煤灰、石灰乳液和絮凝剂混合均匀,停留时间短,需要再进入絮凝阶段继续进行水化反应,在絮凝阶段搅拌强度控制在70转/分钟-90转/分钟,混合液在絮凝阶段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以保证絮体有充分的时间吸附CaCO3、粉煤灰以及水中的悬浮固体。
(4)澄清阶段:
絮凝后的水体进入澄清阶段,在澄清阶段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5小时-2.5小时,然后排出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7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复合型膨胀抗裂防水剂
- 下一篇:堆垛机起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