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硅基铝型材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3401.8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廖恒成;杨健;吴玉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C1/02;C22C1/06;C22F1/04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硅基铝型材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型材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铝硅基铝型材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铝型材分为建筑铝型材(建筑门窗、幕墙、室内外装饰及建筑结构用铝型材,占铝型材消费量的75%)和工业用铝型材(建筑铝型材外所有铝型材)。我国是铝型材生产大国,建筑铝型材占整个铝型材市场的绝大部分,但提供的往往是低端产品,主要用作建筑门窗、室内外装饰及要求不高的幕墙结构。而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幕墙结构,其铝型材不得不采用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筑铝型材采用6000系列Al-Si-Mg合金制造。该合金含有重量分数大约各为0.5%的Mg和Si,其余为Al,属于单相合金。由于所含强化元素的量少,强度低,特别是刚度小,耐磨性差,易变形,但具有非常优异的延展性,可方便地采用挤压成形(GB 5237.1-2004标准:6063合金T6状态下σb≥205MPa,σ0.2≥180MPa,δ≥8.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硅基铝型材,该铝型材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好、成本低廉的优点,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铝硅基铝型材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简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硅基铝型材,按照重量百分数,该铝型材由以下组分组成:
硅:5.0%-14.0%,
镁:0.2%-0.7%,
硼:<0.03%,
锶:<0.06%,
增强元素:0.1%-6.55%,
杂质元素:<0.25%,
铝:余量;
所述的杂质元素是指铁、锡、铅、钙中的任何一种或组合,所述的增强元素是指钛、锰、硼中的任何一种或组合。
一种铝硅基铝型材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铝硅合金置入石墨坩埚中,采用电阻丝加热至760℃熔清后,保温30分钟,形成熔体;
第二步:向第一步制得的熔体中加入镁元素、硅元素和增强元素,使得硅元素的重量百分比在5.0%—14.0%之间,镁元素的重量百分比在0.2%—0.7%之间,增强元素的重量百分比在0.1%—6.55%之间,保温30分钟后,再降温到730℃,形成熔体;
第三步:向第二步制得的熔体中加入六氯乙烷精炼,静置10分钟后,形成熔体;
第四步:向第三步制得的熔体中加入锶元素变质,锶元素的重量百分数在0.03%—0.06%之间,保温30分钟后,形成熔体,保温5分钟后,将该熔体浇铸到预热到200摄氏度的铸铁模具中,自然冷却后形成铸锭;
第五步:将第四步制得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后,在400℃—550℃温度下进行热挤压和热轧变形,随后在500℃—550℃温度之间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时间为3—6小时,接着在150℃—250℃温度之间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时间为3—20小时,从而制得铝硅基铝型材。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铝硅基铝型材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技术优点。本发明的合金通过在熔炼时添加Sr或Sr+B细化组织中的共晶Si和枝晶团,改善了硅颗粒的形貌。在热变形过程中改善硅颗粒分布,使组织均匀。Mg的加入使得合金可是通过固溶时效进行强化。制备的型材在T6热处理态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远高于6000系型材,延伸率略低,但均高于国家标准。
2.低成本。本发明的合金系列用硅代替铝,可以降低电解铝的消耗量。如含硅量12.3%左右的近共晶铝硅镁合金,可以降低12%左右的电解铝用量,降低电能消耗,节能环保。
3.热变形的流变应力低。本发明的合金系列热变形过程中流变抗力与通常铝型材的相当,可方便地进行热变形制备铝型材。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Al-12.3Si-0.4Mg合金在铸态下的组织结构图。
图2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Al-12.3Si-0.4Mg合金在热挤压后的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铝硅基铝型材,按照重量百分数,该铝型材由以下组分组成:
硅:5.0%—14.0%,
镁:0.2%—0.7%,
硼:<0.03%,
锶:<0.06%,
增强元素:0.1%-6.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3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