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复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备断奶仔猪用复合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8203.7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2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海;陈国参;解复红;贾彬;权淑静;马焕;胡宜亮;丁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62;C12N9/42;C12N9/30;A23K1/165;C12R1/685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8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菌株 及其 制备 断奶 仔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特别是一种产复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备断奶仔猪用复合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养猪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仔猪早期断奶已成为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它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疾病由母体向仔猪的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但随之而来的早期断奶综合症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损失,仔猪早期断奶时受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由此导致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这一问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研究者一直在寻找仔猪断奶综合症发生的病因,最近二十来年的研究表明,其引发因素主要是营养应激,日粮因素才是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为满足仔猪生长快、代谢快的生理需求,仔猪日粮一般具备高蛋白、高营养的特点,断奶初期,仔猪消化器官及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內源酶酶活性低,使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一步降低,过多的大分子蛋白质、淀粉、木聚糖等物质涌入肠道,引起超敏反应,使肠道受到损伤,最终导致仔猪腹泻。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症状,在配制仔猪饲粮时在仔猪饲料中恰当地选择和应用仔猪用复合酶制剂是非常必要的。应用单菌种进行固态发酵产生多种酶系,包括消化酶类蛋白酶、淀粉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类木聚糖酶,减少了单酶复配酶种之间相互拮抗作用,降低了酶饲用成本,在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既能改善饲料利用率和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且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不仅能全面促进饲粮养分的分解消化和吸收利用,而且能有效地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有害作用,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增进健康。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是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应用的一个引人瞩目的领域,这使饲料工业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产复合酶的菌株及其制备断奶仔猪用复合酶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断奶仔猪对现有饲料难以消化吸收,引起断奶仔猪的超敏反应,使肠道受到损伤,最终导致仔猪腹泻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复合酶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HKS1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6027;所述的复合酶为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及木聚糖酶的断奶仔猪用复合酶;
利用该菌株制备断奶仔猪用复合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斜面保藏培养基上取黑曲霉菌菌株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上,在28~32℃下,培养72h~96h,进行菌种活化,得活化的菌株;
(2)将活化的菌株从一级种子培养基上接种到二级种子培养基上,在28~32℃下,培养65h~84h,得二级种子;
(3)将二级种子接种到固体发酵罐中的发酵培养基上,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温度为29℃的条件下,发酵培养24~32h,发酵结束后,得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及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并对酶活性进行测定;
所述的斜面保藏培养基由以下重量计的:NaNO3 3.0g,KCL 0.5g,FeSO4·7 H2O 0.01g,K2HPO4 1.0g,MgSO47H2O 0.5g,蔗糖30.0 g,琼脂15.0 g,蒸馏水1000mL制成;所述的一级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计的:黄豆1000g、MgSO47H2O 0.5g、可溶性淀粉2.0g、KH2PO4 1.0g、(NH4 )SO4 0.5g、琼脂15.0 g,蒸馏水1000mL制成;所述的二级种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计的:麸皮950g,豆粕粉50g,水1000mL制成; 所述的发酵培养基由以下重量计的:麸皮50~70Kg,小麦面粉5~10Kg,豆粕粉20~40Kg,玉米芯粉5~10Kg,MgSO47H2O 0.05Kg,K2HPO4 0.1Kg,水100L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