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验动物长爪沙鼠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95672.3 申请日: 2012-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3484452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陈振文;杜小燕;路静;萨晓婴;贺争鸣;王超;李长龙 申请(专利权)人: 首都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C12N15/10;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代理人: 王昭林;尹吉伟
地址: 100069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实验 动物 长爪沙鼠 遗传 质量 检测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具体为实验动物长爪沙鼠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属于啮齿目、沙鼠属(Gerbillus)动物,又名黄耗子、砂耗子、长爪沙土鼠、蒙古沙鼠(Mongolian gerbil)等,是源自我国的实验用动物。由于长爪沙鼠许多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多方面可作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并极具发展潜力,具有重要开发价值,是当今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目前长爪沙鼠已在脑缺血、脑神经、寄生虫病、微生物、生殖、内分泌、营养、代谢及药理、肿瘤等研究中广泛应用。

在我国,长爪沙鼠的实验动物化始于1978年和1985年,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分别从野外捕获沙鼠进行驯化研究,成功的培育了两个封闭群群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染色体组型等进行了研究,在长爪沙鼠实验动物化研究方面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我国有四个较大的长爪沙鼠封闭群,分别分布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杭州(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大连(大连医科大学)和广州(广州医学院),这些生产单位的长爪沙鼠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在群体遗传学方面,杜小燕等[1]从小鼠的微卫星位点扩增沙鼠基因组DNA获得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并对首都医科大学长爪沙鼠群体、野生长爪沙鼠群体和浙江长爪沙鼠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对比分析,表明首都医科大学群体变异程度比以前要高,虽然低于两个野生群体,但差异不是很大。丁贤明等[2]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都表现为中度多态,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3个长爪沙鼠近交系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刘月环等[3]用已知的9个微卫星对浙江省沙鼠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孙贺娟等[4]用筛选的28个生化基因位点对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群体和首都医科大学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对比分析,表明两群体内均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但群体均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而两群体间并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国外有关长爪沙鼠的群体遗传方面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少,Neumann K等[5]通过用克隆方法找到的9个微卫星位点对野生长爪沙鼠和人工饲养的长爪沙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发现人工饲养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低。Yoshda等[6]比较了长爪沙鼠与人及大鼠编码肝、胰及血白蛋白cDNA序列的差异。Shimizu等[7]通过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电泳分析表明在毛色表型之间无遗传多态性。Okumura等[8]用23个蛋白酶位点研究了日本培育及保种的4个品系(MGS/Sea、Mo n/JmsGbs、KML和Hos)的生化基因位点及遗传变异性,结果除在肝酸性磷酸酶(Acp2)位点有多态性外,其它位点均未见多态性,表明在日本实验长爪沙鼠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缺乏遗传多样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注重研究长爪沙鼠的保种、生物学特性、遗传结构和开发应用,而对长爪沙鼠的标准化,尤其是遗传质量标准研究不够。目前国家尚没出台长爪沙鼠遗传质量的国家标准,各地方也没有成熟的长爪沙鼠遗传质量地方标准。因此,研究建立长爪沙鼠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和遗传质量标准就显得尤为迫切。

长爪沙鼠的遗传质量对医学生物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科学性有重要影响,而遗传质量监测是评价和保证实验用长爪沙鼠质量不可或缺的措施。因此,在长爪沙鼠实验动物化过程中遗传检测是极其重要的。遗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各品种品系应具有的遗传特性,以及是否发生遗传突变和遗传污染等,以确保被监测的样品符合该品种品系的要求。由于品系特性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并可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遗传污染的动物所进行的实验,往往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对我国的长爪沙鼠群体进行遗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遗传检测的方法较多,有生物化学标记基因检测法、免疫学性状标记基因检测法、DNA多态性法等。其中微卫星DNA检测法是DNA多态性法的一种,由于具有很多的优点,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检测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未经首都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