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杀虫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8234.4 | 申请日: | 201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6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佛祥;冷忠国;王礼文;朱刚;张志伟;刘鹏;颜石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22 | 分类号: | A01N47/22;A01N43/40;A01N25/14;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汉青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氟啶虫酰胺 异丙威 杀虫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啶虫酰胺,英文通用名称:flonicamid,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有快速拒食作用。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异丙威,英文通用名称:isoprocarb,对昆虫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致使昆虫麻痹至死亡,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残效期较短。异丙威对稻飞虱、叶蝉科害虫具有特效。可兼治蓟马和蚂蟥,对飞虱天敌、蜘蛛类安全。
采用两种或几种农药化学成分组合是防治害虫产生抗药性是有效办法,本发明人通过对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混配研究,发现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混配具有增效作用,能有效提高对水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低毒、低成本、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大田药效试验,发现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水稻飞虱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研究,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在组合物中的重量份数比例为1:2~1:20,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的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8%~80%。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在实际使用时,加入适宜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加工成可湿性粉剂。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按重量计1%~12%分散剂、1%~10%湿润剂,余量为载体。
其中,分散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湿润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载体选自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蒙脱石、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将上述配方物料混合均匀后,经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经检验合格即制成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本发明所描述的农药组合物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用药成本,减少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不含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便于储运与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这些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氟啶虫酰胺和异丙威混配对水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再稀释为5个系列浓度梯度。采用NY/T 1154.1-2006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先,调节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置于9cm培养皿中,接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每头点滴药液0.1ul,以点滴0.1ul含有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虫分别转移至培养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每重复试虫20头。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根据孙于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充电电池
- 下一篇:一种儿童安全型药品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