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碎边机啮合式刀盘侧隙的轴向微量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8180.1 | 申请日: | 201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岱;孔德刚;王建民;薛强;赵景申;卫汉平;程建国;王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19/04 | 分类号: | B23D19/04;B23D33/00;B23D3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碎边机 啮合 式刀盘侧隙 轴向 微量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有色金属板带材剪边所用碎边机啮合式刀盘侧隙的轴向微量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板带材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裂边现象,为防止裂边现象的扩大,需要剪去板带材两边的裂边部分以保证板带材的成品率。
啮合式刀盘是滚筒式碎边机所配置的其中一种剪边工具,图1是啮合式刀盘的端面投影示意图。
结合图1,啮合式刀盘主要包括上刀盘1、侧垫片2、上刀片3、下垫片4、上压板5、螺栓6、下刀盘7、下刀片8和下压板9,其中上刀盘1和下刀盘7的结构相同,上刀片3和下刀片8的结构相同且具有刀刃,上压板5和下压板9的结构相同,侧垫片2和下垫片4共用。
在上刀盘1或是下刀盘7的外径端面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凹槽与上刀盘1或是下刀盘7的轴线方向具有夹角β,将上刀片3或是下刀片8通过侧垫片2和下垫片4放置在所述凹槽内、上压板5或是下压板9的倒梯形结合面压在上刀片3或是下刀片8的梯形结合面上并通过一组螺栓6将上压板5或是下压板9固定在上刀盘1或是下刀盘7的所述凹槽内。
图2是啮合式刀盘装配在滚筒式碎边机的位置示意图。
在图2中:将装配了侧垫片2、上刀片3、下垫片4、上压板5和螺栓6的上刀盘1通过刀盘固定装置固定在滚筒式碎边机的第一传动轴10上,将装配了侧垫片2、下刀片8、下垫片4、下压板9和螺栓6的下刀盘7通过刀盘固定装置固定在滚筒式碎边机的第二传动轴11上,此时上刀片3的所述刀刃与下刀片8的所述刀刃相互平行且具有侧隙,将上刀片3的所述刀刃与下刀片8的所述刀刃在圆周方向且在啮合状态时所具有的间距自定义为侧隙,侧隙通过δ来表示,侧隙δ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指上刀片3的所述刀刃与下刀片8的所述刀刃在圆周方向且在啮合状态时的开口度大小;将上刀片3的所述刀刃与下刀片8的所述刀刃在径向方向且在相互平行状态时所产生的间距自定义为重合度。
由于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11的轴间距以通过机架13给定,因此当上刀片3和下刀片8分别通过下垫片4调整后其所述重合度也是相对给定的,所述重合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定了所剪板带材的厚度范围。
所述侧隙δ除了上刀片3和下刀片8分别通过侧垫片2来确定之外,还可通过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微量调整来实现,所述轴向微量调整必须以第一传动轴10上所配置的支撑轴承17许应轴向间隙为依据,所述轴向微量调整不得大于轴承17的许应轴向间隙,所述侧隙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决定了所剪板带材的宽度和厚度范围,由于上刀盘1或是下刀盘7的所述凹槽具有相同方向的夹角β,当下刀盘7相对固定时通过上刀盘1所述轴向微量调整可以改变其两刀刃间的所述开口度,所述开口度的大小能够通过上刀盘1和下刀盘7的三维数字演示看出。
如何通过一套轴向调整装置来微量调整第一传动轴10的轴向位移并实现上述两刀刃间的所述开口度至今还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碎边机啮合式刀盘侧隙的轴向微量调整方法,该轴向微量调整方法先在碎边机第一传动轴上增加一套轴向调整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轴的轴向微量调整实现上刀盘内上刀片的轴向位移,在下刀盘相对固定下通过轴向调整装置来改变上刀片与下刀片两刀刃间的侧隙大小,以调整上刀片所述刀刃相对下刀片所述刀刃的开口度,轴向调整装置具有调整精确,方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8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