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5600.0 | 申请日: | 201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纷;孙彦隽;仇黎生;孙琦;洪海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迟 胸骨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
背景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8‰,已成为五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5万左右的新增病人,其中复杂先心病患者约占30%-40%。目前,国内每年约有3-4万患儿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心脏中心手术数量已超过3000例/年,其中危重复杂先心病如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单心室等的手术成功率为 90% 以上。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很多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已经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得到根治,但还是有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因为与正常儿童具有完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其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医学界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对于心功能差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接受心脏手术后的心包和胸骨关闭可能会限制心功能,还有可能会对有效的机械通气造成干扰,这一点对于术后存在严重心肌水肿的新生儿和小婴儿,以及术后即刻的心肺交互关系的恢复尤其重要。术后延迟关胸可有助于循环平衡和稳定通气情况。因此在术后早期采取延迟关胸的策略对这部分患儿往往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在手术室中,纵隔水肿,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和出血都是延迟关胸的适应症,对于术后即刻预期有血液动力学或呼吸状态不稳定的患儿是一种选择性的方法。与在手术室中延迟关胸相比,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室中实施紧急胸骨再开术与高死亡率的关系密切,而且在术后4天内再完成胸骨关闭对于大多数延迟关胸的患儿来说,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较低。因此对于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状态不稳定的高危患儿,在术中做出正确判断并完成稳定可靠的延迟关胸是至关重要的。
延迟关胸这一重要的外科方法在国内、外先心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证实是可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部分危重患儿顺利渡过血液循环不稳定的围手术期,为进一步的治疗和处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挽救了众多危重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性命。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越来越多的复杂危重先心病患儿将有机会得到手术纠治,这也使延迟关胸技术的完善和规范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目前在先心病手术治疗领域尚缺乏可供外科医生选择的合适的延迟关胸专用器材,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常采用的方法有:(1)直接缝合皮缘;(2)采用塑料注射针筒裁剪后撑开胸骨,边缘与胸骨缝合固定,游离皮下后缝合皮缘;(3)采用橡胶片(一般是手术手套裁剪而成)与皮缘缝合,缝合边缘涂红霉素软膏。上述第一种方法因胸骨无支撑而往往不能有效维持胸骨张开的状态,而后两种方法因为需要加工器材会延长手术时间,而且简单再加工的延迟关胸器材形制不规范,固定难度大,易于滑脱,所以常常难以达到稳定、可靠地固定胸骨的要求,这给临床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增加病人创伤、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亟需一种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的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但是目前关于这类支撑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所述的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设有支架,所述的支架呈弧形,两端各设有虎口形的卡槽,所述的卡槽的两个侧槽面与支架的弧面是垂直的。
所述的支架弦长3-5cm,弧度为10-40度。
所述的卡槽设有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所述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各设有一个穿线孔。
所述的卡槽为U形,所述的上支撑臂短于下支撑臂。
所述的延迟关胸胸骨支撑架是由金属制成。
本发明优点在于:
1、采用弧形支架和卡槽的一体化设计,卡槽可以卡住两侧劈开的胸骨,有效避免支撑架向胸骨内外的滑脱,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临床上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术中创伤,同时避免因不规范的延迟关胸术导致患者二次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避免因延迟关胸效果不理想或临时支撑器滑脱造成的直接危及患儿生命的情况;
2、卡槽为U形,与两侧劈开的胸骨完全契合,易于固定且固定效果好;
3、卡槽的上支撑臂短于下支撑臂,较短的上支撑臂可以减少对胸骨外侧肌肉的损伤;
4、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上设有穿线孔,可在放置好本发明的支撑架后缝合固定,通过缝线将卡槽与胸骨进一步固定,避免支撑架向患者头端或脚端的滑脱以及向胸骨内外的滑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瘀血型胃病的中药汤剂
- 下一篇:香蕉组织培养的暗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