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清器保温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4464.3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8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白秋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白秋芬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F02B77/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清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滤清器保温套。
背景技术
现在,柴油车上配装的柴油滤清器直接暴露在车体外,无任何防寒保温措施。在寒冷的冬季,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可达零下20度以下。当柴油车停车时间较长又处于室外时,柴油滤清器中残留的柴油(柴油车一般使用“0”号柴油)常会因低温结蜡而变稠,致使整个油路不通而使柴油车无法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滤清器保温套,将柴油滤清器与该保温套内外套接,可在冬季对柴油滤清器进行防寒保温,有效避免柴油滤清器中残留的柴油出现结蜡现象,使得柴油车能够正常启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清器保温套,它包括一根电线、横截面形状相同的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呈敞口状,且内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有外伸的上凸缘、下凸缘,外筒体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内筒体、外筒体内外同轴相套,且内筒体通过上凸缘、下凸缘与外筒体连接,以致内筒体、外筒体之间形成一腔室,电线置于腔室内且以单层圈状形式覆盖在内筒体的外壁上,电线的两个端头依次穿过下凸缘、外筒体的下端而处于外筒体外。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发明所述滤清器保温套均简称为本保温套。
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将柴油滤清器与本保温套内外套接,电线的两个端头与柴油车上的电源电导通连接,电线因通电而产生热量,这样,可在冬季对柴油滤清器进行防寒保温,有效避免柴油滤清器中残留的柴油出现结蜡现象,使得柴油车能够正常启动。
另,本保温套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保温套的改进,所述腔室内还设置保温布,保温布覆盖在该腔室内电线的外侧且靠近外筒体。
这样,可提高本保温套的隔热效果,避免热量向外散失。
作为本保温套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筒体的高度方向开有若干散热孔。
这样,可使电线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到内筒体的内腔中,迅速提高安装在本保温套内的柴油滤清器的温度。
作为本保温套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线的两个端头上设置插接件;内筒体、外筒体的上部开有若干组安装孔;外筒体的下端中心区域开有穿孔。
插接件的设置,便于电线与电源电导通连接;安装孔的设置,便于设置相应的连接件,使得柴油滤清器与本保温套的连接更加稳固;穿孔的设置,便于部分型号柴油滤清器下端的相应延伸部件至自保温套中穿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保温套的主视图。
图2是本保温套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 剖视图。
图5是本保温套的立体图(前侧部分被揭去)。
图6是图3中k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保温套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5:
本保温套包括一根电线1、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的内筒体3和外筒体4,内筒体3与外筒体4的高度之比为3:4。内筒体3的上下两端呈敞口状,且内筒体3的上、下两端分别有外伸的上凸缘32、下凸缘33,上凸缘32、下凸缘33呈圆环状,外筒体4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内筒体3、外筒体4内外同轴相套,且内筒体3通过上凸缘32、下凸缘33与外筒体4连接,以致内筒体3、外筒体4之间形成一腔室5,电线1置于腔室5内且以单层圈状形式覆盖在内筒体3的外壁上,电线1的两个端头依次穿过下凸缘33、外筒体4的下端而处于外筒体4外。腔室5内还设置保温布6,保温布6覆盖在该腔室5内电线1的外侧且靠近外筒体4。内筒体3的高度方向开有若干散热孔34。所述的散热孔34按相互对称方式被分成两组,每组中有18个散热孔34。
电线1的两个端头上设置插接件2;内筒体3、外筒体4的上部开有四组安装孔。内筒体3的上部开有四个安装孔31,四个安装孔31按对称方式设置。外筒体4的上部开有四个安装孔41,四个安装孔41按对称方式设置。每组安装孔由内外对通且同轴线的安装孔31、安装孔41组成。外筒体4的下端中心区域开有穿孔42。
内筒体3、外筒体4之间形成的腔室5中设置的保温布6可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石棉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白秋芬,未经王白秋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4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