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的降低热损失控制专家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1386.1 | 申请日: | 2012-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7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明;蔡国光;汪慎;黄波;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浦东煤气制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0 | 分类号: | G05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天然气 过程 降低 损失 控制 专家系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领域,涉及到一种天然气改质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的降低热损失控制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常压间歇循环催化工艺的原理是天然气与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水蒸汽转化反应,转化成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反应过程以吸热反应为主,热量由天然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提供。因而制气生产过程由加热期和制气期循环交替进行。在加热期和制气期之间设有空气吹扫和蒸汽吹扫阶段。根据上述工艺特点每组CCR生产装置由两条生产线配对组成,当第一条生产线进行加热阶段时,第二条生产线正处于制气阶段,以保证整个系统热量及物料平衡。一个完整循环的基本执行时间为2分钟,程序控制分为8个阶段。根据CCR反应的原理,在改质阶段,水蒸汽与天然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反应,生成改质气。在理想状态下天然气(CH4)应该全部转化为H2与CO,但实际情况是改质气中CH4的含量达到8.3%,这说明改质反应中天然气转化率不高,发生了能源损失现象。为了减少热损失,需要尽量减少空气量。但实际生产中的数据可以看出,CCR生产中最后出烟囱阀的残氧量超过2.7%,说明有过量的空气参加了燃烧过程,从减少排放的角度考虑,该值偏大。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减少热损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认识和持久有效的控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控制好改质蒸汽流量、催化床温度来减少热损失,但由于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得到现场的反馈在调整工艺参数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操作结果并不如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少天然气改质过程中热损失、可提高自动控制水平的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的降低热损失控制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的降低热损失控制专家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模块(1)、知识库模块(2)、数据库模块(3)、推理机模块(4)和人机交互模块(5),所述的数据库模块(3)分别连接通信模块(1)、人机交互模块(5)和推理机模块(4),所述的知识库模块(2)与推理机模块(4)连接,
所述的通信模块(1)将在线监测仪表获取的原始数据传递给数据库模块(3);
所述的知识库模块(2)存储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运行参数来控制催化床加权温度和蒸汽量的规则;
所述的数据库模块(3)存储在线监测仪表获取的原始数据、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数据;
所述的推理机模块(4)根据数据库模块(3)的数据,利用知识库模块(2)中的规则进行对比匹配得到催化床加权温度和蒸汽量的最优值;
所述的人机交互模块(5)完成用户与专家系统直接的信息交流。
所述的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运行参数来控制催化床温度和蒸汽量的规则包括:
1)升高催化床加权温度,若甲烷含量增加值超过甲烷含量增加值合理范围或催化床加权温度高于催化床加权温度合理范围的高限值或风量大于风量合理范围的高限值,则跳到规则2),反之,则继续升高催化床加权温度;
2)降低催化床加权温度,若甲烷含量增加值超过甲烷含量增加值合理范围或催化床加权温度低于催化床加权温度合理范围的底限值或风量小于风量合理范围的底限值,则跳到规则3),反之,则继续降低催化床加权温度;
3)加大蒸汽量,若甲烷含量增加值超过甲烷含量增加值合理范围或蒸汽量大于蒸汽量合理范围的高限值,则跳到规则4),反之,则继续加大蒸汽量;
4)减小蒸汽量,若甲烷含量增加值超过甲烷含量增加值合理范围或蒸汽量小于蒸汽量合理范围的底限值,则结束控制,反之,则继续减小蒸汽量。
所述的甲烷含量增加值合理范围为:0~0.1%V/V;所述的催化床加权温度合理范围为:650℃~780℃;所述的风量合理范围为:10000m3/h~23000m3/h;所述的蒸汽量合理范围为:17000m3/h~22500m3/h。
一种基于天然气改质过程的降低热损失控制专家系统的应用,该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由人机交互模块(5)获取参数数据,参数数据包括工艺运行参数;
步骤二:由通信模块(1)获取现场数据,现场数据包括在线检测仪表获取的原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浦东煤气制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上海浦东煤气制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13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固型复合热收缩套管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凸轮相位器用复位弹簧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