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功耗待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5176.1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高宽志;王清金;曲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舒丽亚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待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待机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待机时无功率损耗并且无采用机械式电源开关的待机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行业,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在欧美市场,低功耗已经与安规、EMI一起成为电子产品销往这个市场的通行证,高效率、低功耗已经成为家电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随着电器设备的体积朝向薄型化的趋势,比如LED超薄电视的机械厚度已不适合再设计机械式的电源开关。
在目前提出的零功耗的待机电路的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实现家电零功耗的方法,其方法虽然表面上实现里待机的交流零功耗,但是待机时却消耗了电池的化学能,并且工作时需要给蓄电池充电,增加了工作时的功耗,并且整机寿命受电池的寿命影响,失效的电池对环境污染较大。在另一种由超级电容实现供电的家电零功耗待机的现有技术中,其虽然不用电池实现了,但是不能完全遥控启动,电容的电能消耗完后,需要手动才能启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待机。
因此,如何实现电器设备的真正零功耗待机,并且不用电源开关,以及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遥控开机,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使电器设备在待机时无功率损耗,节约能源,并且无需采用机械式电源开关,以及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遥控开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设置于一交流电源与一负载电路之间,所述的零功耗待机电路包含有:一首次开机和开关机执行单元,设置有一继电器,并透过接收所述的交流电源使所述的继电器吸合,从而导通所述的交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电性回路;一光电耦合器,具有一原边与一付边,所述的原边连接于该首次开机和开关机执行单元;及一待机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的光电耦合器的付边,所述的待机控制单元接收一第一遥控讯号,并控制所述的光电耦合器断开以使所述的继电器释放,从而断开所述的交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电性回路。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设置于一交流电源与一负载电路之间,所述的零功耗待机电路包含有:一首次开机和开关机执行单元,设置有一第一光电耦合器与一硅控整流器,并透过接收所述的交流电源使所述的硅控整流器导通,从而导通所述的交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电性回路;一第二光电耦合器,具有一原边与一付边,所述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的原边连接于该首次开机和开关机执行单元;及一待机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的付边,所述的待机控制单元接收一第一遥控讯号,并控制所述的第二光电耦合器断开,以使所述的第一光电耦合器与硅控整流器断开,从而断开所述的交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电性回路。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零功耗待机电路利用超级电容存储的能量于交流电源与负载电路之间的电性回路为断开时供电给的单片机与遥控接收头,藉此于待机时不消耗交流电能或电池的化学能,完全零功耗,满足了目前家用电器设备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在待机的过程中,当遥控接收头接到需要开机的遥控讯号时,单片机的输出端口输出高电平的控制讯号,光电耦合器为导通给晶体管开关的控制端供电,而晶体管开关导通带动继电器吸合,整机上电开始工作,藉此无需设置机械式电源开关,也可适用于对于机壳体积与尺寸要求轻薄的电器设备中,另外,本发明的零功耗待机电路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开机,相当具使用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零功耗待机电路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零功耗待机电路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零功耗待机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请同时参见图1A与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零功耗待机电路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零功耗待机电路包括有首次开机和开关机执行单元10与待机控制单元20。如图1A与图1B所示,其中图1A的电路与图1B的电路透过节点ND1、ND2、ND3与ND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5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集成电路自动布局中TSV位置的距离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强度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