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养殖螺旋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3136.3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岳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三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016199 内蒙古自治区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螺旋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方法,具体为养殖螺旋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颤藻科的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又称蓝细菌。经研究表明,螺旋藻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十分合理,其中8种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接近FAO推荐的标准,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最优秀的营养最全面、最均衡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由于螺旋藻的细胞壁是由多糖组成,易于消化吸收,生物利用率达68%,同时螺旋藻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病毒、降低血糖、降胆固醇等功效。但螺旋在的天然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国内外普遍通过人工养殖螺旋藻。螺旋藻的生长除了需要氮、磷、钾外,还需要大量的CO2,并且需要在pH值小于11的碱性环境中生长,因此需要在养殖池内加入大量的小苏打(NaHCO3),由于长期添加小苏打使养殖池内的pH值升高,影响螺旋藻的生长,进而影响螺旋藻的产量,如果直接使用酸中和,可致死螺旋藻。
因此,急需一种养殖螺旋藻的方法,能够很好保持养殖池内的pH,有利于螺旋藻生长,提高螺旋藻的产量,能够增加企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养殖螺旋藻的方法,通过在养殖池中加入培养液,然后每日补充母液碱,同时在母液碱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铵,维持养殖池内的pH值稳定,防止长期加入母液碱后使养殖池内的pH过高,并将养殖基地选址在碱矿附近,可利用碱矿废水用于螺旋藻养殖的母液碱,变废为宝,降低了投料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为:
养殖螺旋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养殖池内加入培养液,然后放入螺旋藻藻种进行培养,所述培养液中含有小苏打、食盐、纯碱、硝酸钠、硫酸镁、氯化钾、磷酸、硫酸亚铁和尿素;
(2)每天向培养池中加入碳酸氢铵和母液碱,所述母液碱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90-100,所述母液碱中含有小苏打、纯碱和食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培养液中小苏打、食盐、纯碱、硝酸钠、硫酸镁、氯化钾、磷酸、硫酸亚铁和尿素的浓度分别为小苏打5-6g/L、食盐0-0.01g/L、纯碱0.7-0.85g/L、硝酸钠0.6-0.7g/L、硫酸镁0.04-0.05g/L、氯化钾0.46-0.53g/L、磷酸0.13-0.17g/L、硫酸亚铁0.012-0.014g/L和尿素0.02-0.06g/L。
更优选为,所述培养液中小苏打、食盐、纯碱、硝酸钠、硫酸镁、氯化钾、磷酸、硫酸亚铁和尿素的浓度分别为小苏打5.5g/L、食盐0.01g/L、纯碱0.8g/L、硝酸钠0.66g/L、硫酸镁0.046g/L、氯化钾0.5g/L、0.15g/L的磷酸、硫酸亚铁0.013g/L和尿素0.03g/L。
优选为,所述步骤(2)中,所述母液碱中小苏打质量分数为50-60%、纯碱质量分数为 8%、食盐质量分数为15-20%,余量为水。
优选为,所述碳酸氢铵加入量为将碳酸氢铵加入所述母液碱中碳酸氢铵的终浓度为0.02 -0.06g/L。
原理为:(1)NH4HCO3+NaCl=NH4Cl+NaHCO3
(2)2NaHCO3=Na2CO3+H2O+CO2↑
更优选为,所述碳酸氢铵加入量为将碳酸氢铵加入所述母液碱中碳酸氢铵的终浓度为0.04g/L。
为了节约投料成本,本发明中母液碱优选碱矿废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的养殖螺旋藻的方法,通过每天向养殖池内加入含碳酸氢铵的母液碱,母液碱中小苏打含量高,能为螺旋藻的生长提供充足CO2,通过在母液碱中加入碳酸氢铵调节养殖池内的pH值,使养殖池内pH值低于11,有利于螺旋藻的生长,同时为螺旋藻提供更多的CO2,使螺旋藻生长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提高螺旋藻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养殖螺旋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三邦,未经岳三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3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