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3004.2 | 申请日: | 201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3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尧豫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镍氢电池 用储氢 合金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
背景技术
1984年荷兰Philips公司解决了LaNi5合金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从而使LaNi5合金成为一种新型负极材料,在与正极材料Ni(OH)2匹配的基础上发明MH/Ni电池。1990年日本首先实现了MH/Ni电池的产业化。
当前,电池行业发展十分迅猛,Ni-MH电池以其绿色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异性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设备对Ni-MH电池的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i-MH电池在充放电后期,尤其是在过充电时,内压较高,采用降低了Ni-MH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而大大降低了其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采用该储氢合金电极的NiMH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优良的耐过充能力和循环性能以及明显降低的电池内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及其上涂覆的负极活性物质浆料,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重量比为100:0.1~1.0:15~20的LaNi5H6储氢合金粉、酞菁铁添加剂以及混合黏结剂。
优选地,所述混合黏结剂为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的HPMC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0%的SBR,二者的重量比为2~5:1。HPMC(羟甲基纤维素),具有较好的分散和粘合能力及较好的吸湿和保持湿度的能力;通常只需要使用较低浓度的HPMC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粘性系数(25度时,当HPMC的浓度为1w%时,粘性系数达到0.068Pa.s)。加入HPMC可确保极片的强度,但其耐碱性能欠佳;加入SBR(羧基丁苯乳胶)则可以改善其耐碱性能。
优选地,所述LaNi5H6储氢合金粉为包覆钴的LaNi5H6储氢合金粉。
优选地,所述负极集流体为镀镍钢带。
优选地,所述酞菁铁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的:邻苯二甲酸酐,尿素,(NH4)2MoO4,混合均匀,升温至200~250℃,加入FeCl2·4H2O,反应得粗产物,提纯得所述酞菁铁;所述邻苯二甲酸酐、尿素、(NH4)2MoO4、FeCl2·4H2O的重量比为155~180:400~450:1:50~6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提纯具体为:将粗产物依次用NaOH、盐酸、酒精、DMSO、去离子水洗涤,过滤后溶解于浓硫酸,进一步过滤后将滤液缓慢滴加到冰水混合物中,析出晶体,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7,将过滤得到的晶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133~267Pa,550~650℃下恒温加热2~5h,自然冷却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的混合黏结剂在确保极片的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其耐碱性能;
2、采用包覆钴的LaNi5H6储氢合金粉时,储氢合金电极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
3、采用本发明的储氢合金电极的Ni-MH电池具有优良的耐过充能力和循环性能以及明显降低的电池内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2的电池放电曲线图;
图2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4的电池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图;
图3为对比例1和实施例2~4的电池内压与充电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比例1
一种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电极,其制备如下:
a、制浆:将重量比为100:0.2:16的LaNi5H6储氢合金粉、碳黑以及混合黏结剂充分混合均匀,得负极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尧豫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尧豫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切换交流电与直流电的融冰系统
- 下一篇:新型万向传动杆连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