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桑蚕结油绿色蚕茧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51805.7 申请日: 2012-05-16
公开(公告)号: CN102648704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9
发明(设计)人: 陈玉银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A23K1/18;A23K1/16
代理公司: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桑蚕 油绿 蚕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桑蚕饲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使桑蚕结油绿色蚕茧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舒适化、高质化和环保化。因此,丝绸制品仍然会成为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产品。目前我国的蚕丝生产在国际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品种单一和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如何采用高新技术,开发特色丝绸新产品已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丝绸产业的关键。传统的蚕丝业强调原料茧必须洁白,缫丝或织绸后再进行染色,得到五彩缤纷的丝绸制品。但是,现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对环保意识的强化,生产天然的彩色蚕丝,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有益,而且可以避免印染工业对环境保护所造成的压力,是一种有广泛前景的环境友好产品,符合国家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针。目前生产彩色蚕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桑蚕天然有色茧基因选育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这种方法选育的蚕品种虽然能生产红色、金黄色及黄绿色蚕茧,但所缫制的生丝都为黄色系列,由于色素多在丝胶中,生丝精炼过程退色严重,其产品见光后很容易脱色,所以难于实用化。

2.利用生物工程的转基因手段生产天然彩色蚕丝,该技术耗时耗资大,技术难度高、目前尚只能生产绿色荧光茧,在黑暗中荧光灯下显示绿色,因此实用意义不大。

3.在饲料中添加色素,由于桑蚕对化学物质非常敏感,到目前为止用此方法只能产生红色、黄色和蓝色蚕茧,不能生产绿色系列的蚕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桑蚕分泌油绿色蚕丝蛋白,所结蚕茧为色彩均匀的油绿色,制备的蚕丝不会见光退色的饲养技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桑蚕结油绿色蚕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桑蚕杂交种花碧×绿珠的蚕卵催青孵化,按标准化桑蚕饲养方法饲养其杂交种家蚕幼虫至五龄第四天备用;

(2)配制能使桑蚕分泌油绿色蚕丝蛋白的饲料添加剂,该饲料添加剂是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1%的尼罗蓝盐酸盐水溶液;

(3)将所述饲料添加剂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桑叶上,1L添加剂喷7kg新鲜桑叶,稍干后饲喂五龄第四天的桑蚕;持续该饲喂方法直至上蔟,得到油绿色的蚕茧。

尼罗蓝盐酸盐,又称耐尔蓝,尼罗蓝。英文名Nile Blue A(CAS:3625-57-8),分子量:732.85,分子式:C40H40N6O2.O4S;绿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金属光泽。溶于热水呈蓝色,微溶于冷水和乙醇。用作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PH值10.1(蓝)~11.1(红),常用于配制酸碱混合指示剂;也用作生物染色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添加剂处理的桑叶对桑蚕无毒无任何副作用,色素可以渗透被五龄蚕的肠壁吸收并透过丝腺体进入丝腺细胞,分泌油绿色蚕丝蛋白,从而使桑蚕吐出油绿色的蚕丝,结出油绿色的蚕茧,且蚕丝具有十分理想的色牢度。本发明的饲料添加剂及使用技术不需要使用任何抗生素及辅剂,方法简单、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的花碧和绿珠的杂交种蚕种,其直接来源为:购自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任何公众均可自行联系并获取。花碧和绿珠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玉银教授利用该实验室长期保存的品种资源,采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应用杂交育种技术经过多年的定向选育培育成的专用新品种,浙江大学拥有知识产权。

杂交种家蚕的原种原始来源分别为:杭花、碧莲、P50、苏12, 这些遗传资源品种都来自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所有的品种原始来源都为中国浙江省。

这种杂交种家蚕其幼虫体质强健好养,其幼虫含有Gc基因, Gc基因赋予蚕体中肠细胞具有吸收所述添加剂色素的能力,并能与蚕体内化学物质作用合成油绿色色素从血液透过丝腺细胞,使得丝腺体分泌油绿色蚕桑蛋白。

本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使桑蚕结油绿色蚕茧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选用桑蚕杂交种花碧×绿珠的蚕卵按照常规技术催青孵化,按标准化桑蚕饲养方法饲养其杂交种家蚕幼虫至五龄第四天备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