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宽高架桥边腹板平面线形自动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149097.3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7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崔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宽 高架桥 腹板 平面 线形 自动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变宽高架桥边腹板平面线形进行自动设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汽车保有量的增大,城市高架与地铁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较好方法。在城市高架及立交的桥梁形式选择上,变宽高架桥占了很大的比例。然而由于变宽桥梁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变宽高架桥的边腹板平面线形特别复杂,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均无法满足自动设计的需要,设计人员通常需要耗费相对于一般桥梁5倍的时间进行设计和绘图工作,而且每次设计往往只能针对一种规格的桥梁,通用性较差。因此变宽桥梁边腹板平面线形的设计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情,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对一般的设计单位而言成本较高,而在国内外也尚未出现针对此种桥梁的自动设计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变宽高架桥边腹板平面线形自动设计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宽高架桥边腹板平面线形自动设计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设计参数在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中绘制道路结构边线和道路中心线,由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判断道路结构边线、道路中心线的线形方向,及道路结构边线、道路中心线的长度;再根据道路结构边线、道路中心线确定始横梁和终横梁;将道路结构边线分割成距离为d的等距离小段,并在道路结构边线上标注划分点,利用导函数定义求出各划分点的切线角度、法线角度,利用内插法求出各划分点处的悬臂长度,生成悬臂线;
2)根据设计参数在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中绘制变宽高架桥的钢束立面图,并根据立面图求出钢束始点与终点的相对坐标,求出两点之间的x方向间距L,将间距L划分为距离为d的等间距小段,在各划分点做垂直线,求出垂直线与顶板线及各钢束的交点,确定钢束上各划分点处距顶板线的距离disi;
3)将道路中心线划分为数个距离为d的等间距小段,利用导函数定义求出各划分点的法线,根据法线与结构边线、悬臂线的交点确定桥宽、悬臂长度、道路中心线距道路边线的距离,然后再根据上述桥宽、悬臂长度、道路中心线距道路边线的距离,及变宽高架桥的坡度与倾斜度参数,形成变宽高架桥横断面的顶板线、底板线及边腹板边线;
4)根据步骤2)的划分,将边腹板边线沿x方向依次移动d长度的距离,同时顶板线根据相应的划分点依次向下移动disi,确定偏移后各划分点处边腹板边线与顶板线的交点,连接各交点即可形成边腹板的平面线形。
优选的,按比例距离为d的等距离小段长度为50cm。
优选的,在步骤1)中,生成悬臂线后,应判断生成的悬臂线是否与终横梁、始横梁相交,如不相交则应延长悬臂线使其与终横梁、始横梁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该方法可实现宽高架桥边腹板平面线形的自动化设计,设计人员只需输入常规参数即可绘制出边腹板平面的线形,可有效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降低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悬臂线的设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钢束立面图的设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钢束上一划分点距顶板线的距离disi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桥宽、悬臂长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变宽高架桥横断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顶板线、边腹板边线的偏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边腹板的平面线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一,未经崔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芪胶膏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深海锰矿石采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