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图像传感器的空间曲面扫描与重构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6138.3 | 申请日: | 201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叶颖聪;史再峰;徐江涛;姚素英;聂凯明;高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图像传感器 空间 曲面 扫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讲,涉及基于双图像传感器的空间曲面扫描与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激光三角空间扫描是一种采用激光探测环境的主动空间扫描方法,其原理如图1所示。激光发射器101发出一束激光在物体上形成一个光斑点,并使用一个数字相机(镜头组102与图像传感器103)来寻找该点的位置。取决于物体表面点与激光发射器的距离,光斑点的像出现在相机视场的不同位置。此方法中激光发射器101、光斑点与图像传感器103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一边即激光发射器101与传感器103的距离是已知的,激光发射器101角的角度也是已知的。光斑点在相机视场中的位置则可计算出传感器103角的角度,这三个数值完全确定了一个三角形,因此可以计算出光斑点一角的实际空间位置。此方法要求发射器101与数字相机的位置相对固定,而且每次采样只能得到曲面表面一个点的坐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彩色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更加真实的彩色图像,解决探测器与传感器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的限制,实现便携手持扫描;并且解决点扫描的效率问题,每一次采样可重构出一条空间曲线的数据,实现高速扫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双图像传感器的空间曲面扫描与重构装置,由激光二极管与光学镜片组构成的手持探测装置、光学镜头组、图像传感器、专用图像处理芯片、外部存储芯片、接口控制器组成;手持探测装置产生低功率的带状激光,投射在目标物体上形成空间曲线,空间曲线透过光学镜头组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两片图像传感器在专用图像处理芯片的控制下,以相同的采样率作连续采集,图像处理芯片为图像传感器提供参考时钟和必要的控制信号,并将两个传感器捕获到的图像数据暂存于外部存储芯片302中,用于计算空间点云坐标,图像处理芯片计算得到的坐标数据写入到接口控制器中,并通过数据接口发送到上位机作进一步处理。
基于双图像传感器的空间曲面扫描与重构方法,采用手持探测装置产生低功率的带状激光,投射在目标物体上形成空间曲线;使空间曲线透过光学镜头组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两片图像传感器在专用图像处理芯片的控制下,以相同的采样率作连续采集,图像处理芯片为图像传感器提供参考时钟和必要的控制信号,并将两个传感器捕获到的图像数据暂存于外部存储芯片中,用于计算空间点云坐标,图像处理芯片计算得到的坐标数据写入到接口控制器中,并通过数据接口发送到上位机作进一步处理;计算空间点云坐标包括如下步骤:
光学镜头组有效焦距为f,设在焦前有限距离p的物体,于焦后距离为q的平面成像,物体与镜头组的距离a和镜头组与图像传感器的距离b表示为:
a=f+p (1)
b=f+q (2)
又由光路中的三角相似关系及式(1)(2)整理得到:
1/f=1/a+1/b (3)
以安装在一个可调直角支架上的两片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组、被测物体建立一个笛卡尔空间坐标系,原点为O;一个传感器与光学镜头组在Y轴上,坐标为(0,a,0)并且轴线与Y轴重合;另一个传感器与光学镜头组在X轴上,坐标为(a,0,0)并且轴线与X轴重合;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则由式(3)可计算得到b的值;
手持探测器发出带状激光射向目标,在某一时刻目标表面反射激光形成的曲线被图像传感器捕获到,采用专用图像处理芯片将依靠存储在外存中的这两帧图像重构出一条空间曲线,步骤如下:
1)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到曲线在每行像素上的坐标,每个坐标对应物体表面的一个兴趣点;
2)对于一个传感器捕获的任意兴趣点的投影(x1,y1)与垂直距离为b处的镜头中心点(0,a,0)确定了一条空间直线v,该直线在另一个传感器上的投影与其捕获曲线的交点(x2,y2)为当前兴趣点在另一个传感器上的投影,(x2,y2)的值由另一个传感器捕获的兴趣点集中与v最近的两个点插补得到;
3)设物体表面当前兴趣点的空间坐标为(x,y,z),由空间几何关系得到:
x∶x1=(a-y)∶b (4)
y∶x2=(a-x)∶b (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交流控制回路中交流接触器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气弹簧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