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9007.2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正伟;陈建军;李传清;徐一兵;邵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2/06;C08F10/06;C08F110/02;C08F1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浩然;王凤桐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的溶液聚合反应条件下,将气态烯烃单体连续引入聚合反应体系中并聚合,其特征在于,根据测得的所述气态烯烃单体反应产生的总聚合热调节所述气态烯烃单体的进料流量;所述进料流量F1=F0+Q/(△H·(t1-t0));其中,F1为t1时刻的进料流量,F0为t0时刻的进料流量,Q为从t0至t1时间段内气态烯烃单体聚合产生的总聚合热,△H为气态烯烃单体的摩尔聚合热,所述摩尔聚合热指1摩尔所述气态烯烃单体聚合产生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未反应的气态烯烃单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和/或采用冷却介质对反应体系进行换热;所述总聚合热Q=Q1-Q2-Q3;其中,Q1为从t0至t1时间段内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变化,Q2为从t0至t1时间段内由连续引入气态烯烃单体以及分离气态烯烃单体带来的热量变化;Q3为从t0至t1时间段内冷却介质的热量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t0至t1时间段内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变化Q1=(T1-T0)·m·C;其中,T1为t1时刻反应体系的温度,T0为t0时刻反应体系的温度,m为反应体系中溶剂的总质量,C为反应体系中溶剂的比热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从t0至t1时间段内由连续引入气态烯烃单体与分离气态烯烃单体带来的热量变化Q2=(T出1·F出1·C1-T进1·F进1·C1)·(t1-t0);其中,T进1为引入的气态烯烃单体在t0时刻的温度,F进1为引入的气态烯烃单体在t0时刻的流量,T出1为分离的气态烯烃单体在t0时刻的温度,F出1为分离的气态烯烃单体在t0时刻的流量,C1为气态烯烃单体的比热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从t0至t1时间段内冷却介质的热量变化Q3=(T出2·F出2·C2-T进2·F进2·C2)·(t1-t0);其中,T进2为换热前冷却介质在t0时刻的温度,F进2为换热前冷却介质在t0时刻的流量,T出2为换热后冷却介质在t0时刻的温度,F出2为换热后冷却介质在t0时刻的流量,C2为冷却介质的比热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t0至t1的时间间隔为10s-60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气态烯烃单体选自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0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